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20
“十五五”规划(四)国家级规划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的国家级规划,是指由中央政府部门制定的、统筹全国或跨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战略规划。其核心含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制定主体与层级定位: 国家级规划由国务院或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代表国家最高行政层级的战略意图,具有全局性和权威性。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即由国务院提出、国家发改委具体编制,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成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内容与目标导向: 规划明确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五年)的重大战略任务、发展目标和政策框架,涵盖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关键领域。例如,“十四五”规划设定了20项主要指标,包括GDP增速、研发投入强度、碳排放强度等,并部署了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形成对全社会的行动指引。 功能定位与实施机制: 国家级规划是地方规划编制的依据,要求省、市、县级规划与其衔接,确保国家战略落地。同时,它也是政府制定专项规划(如能源、交通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如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的基准,并通过配套政策、财政预算和考核机制保障实施。例如,规划需设置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目标实现。#十五五 #发展规划 #五年规划 #十五五规划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5: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7
什么是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城为核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由县级政权统筹协调,兼具地域特色与综合功能的区域经济形态,是连接城乡、沟通工农的重要纽带,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载体,更是国家经济体系中充满活力的基本单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域经济发展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原则,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从传统农业县到新兴工业城,从生态旅游县到商贸物流枢纽,县域经济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与多方参与。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扶持力度:设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投资落户;鼓励在外能人返乡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在产业发展方面,各地依托特色资源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有的县培育特色农业品牌,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和价值链提升;有的县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推动经济转型;还有的县利用生态优势发展文旅产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些举措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增长,也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途径。 县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正在改变着中国农村的面貌:县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村道路四通八达,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特色产业带动就业,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交相辉映,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展望未来,县域经济将继续发挥连接城乡的桥梁作用,在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让我们携手同心,立足县域实际,挖掘特色潜力,激发创新活力,共同谱写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县域经济#科普#惠民政策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79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4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1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