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57
00:00 / 04: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8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7
00:00 / 06: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79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5: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杨振宁先生刚走了!孩子们都不知道:“杨振宁是谁啊?为什么人们都在纪念他?”父母可以给他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根基 杨振宁的父亲是位数学教授,他很早发现儿子在数学上天赋过人。但这位父亲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他没有急着让娃学更高深的数学,反而请来一位老师,用一个暑假的时间,专门教他读《孟子》。当时很多人就不理解:为什么不超前学数学呀?这不是浪费天赋吗?但恰恰是因为父亲这个决定,给杨振宁积累了丰富的国学知识,培养了勇气与担当,这成为日后面对科学挑战时的精神力量。我告诉孩子:学习不能偏科,理工科给你改造世界的工具,而文科给你使用这份力量的智慧和方向! 第二个故事,寻道 杨振宁赴美留学时,原本立志要成为一名实验物理学家。但他很快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实在不强,实验室里常常状况频出。在痛苦挣扎后,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从实验物理转向理论物理。很多人质疑他这个决定,这时候换赛道,不等于从零开始吗?但正是因为杨振宁这次研究方向的调整,他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定律”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我告诉孩子:比埋头努力更重要的,是抬头看路,找到那条属于你自己的“道”! 第三个故事:归来2003年,81岁高龄的杨振宁做出了人生另一个重大决定:放弃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他不是回来养老的,而是亲自参与筹建高等研究院,为中国的年轻学者创造世界一流的研究环境。很多人又说了:都这么大年纪了,干嘛还要折腾?但正是因为杨振宁的回归,引进了很多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到中国访学,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搭建了中西合作的桥梁。 告诉孩子:真正的成功,不是只让自己过得好,更是要用自己的本领去让祖国变得更好。 讲完三个故事,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我知道,这些种子已经播下:关于全面发展的智慧,关于找准方向的勇气,关于家国情怀的担当。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
00:00 / 05: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