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ekazl1年前
2023年2月,被誉为“诺奖风向标”的沃尔夫奖揭晓,其中包括一位获奖华人科学家,他的研究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生物学研究领域——RNA表观遗传学。他便是芝加哥大学的何川教授。 何川1972年出生,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89级毕业,本来是想学物理,因为高考的分不够,在中科大学学应用化学。随后何川到了麻省理工做无机化学,博士生导师Stephen J. Lippard教授是这个领域的大师。但何川觉得无机化学这个领域对自己不是很合适,所以找博后职位的时候去了生物化学领域。上个世纪末能要何川这种(化学领域)学生来做生物方向的就那么几个地方,所以何川就去了哈佛。在哈佛做了20个月的博后,何川的博士导师让他去找工作,最后芝加哥大学雇佣了何川。到36岁时候,何川拿到了Tenure(终身教职)。拿到终身教职之后,何川决定找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领域。于是在2008年,何川把原来做合成的实验室全关了,十几万美元的仪器都送给别人了。因为觉得这些放在那里,忍不住还要做。最后决定从RNA修饰入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普遍认为DNA和组蛋白上的化学修饰可以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但何川认为,RNA上有各种各样的化学修饰,也应该可以调控基因表达。2010年冬天,何川的博士后贾桂方(现在是北大的副教授)研究FTO——一个和肥胖症和糖尿病相关的基因的时候,发现了它对碱基修饰的腺苷类似物m6A起很强的去甲基化作用。当一天系主任问起科研进展怎么样了,何川笑称:“有个结果可能能把天都给捅漏了。” m6A是真核细胞mRNA上最常见的修饰,在七十年代大家就知道了,但谁也不知道它是干啥的。现在发现了这么重要的一个酶其中的一个功能是把mRNA的甲基化给去掉,我们第一次发现了RNA修饰是可逆的——这也意味着可能存在一种全新的调控基因表达的方式。这个工作2011年发表在《自然-生物化学》杂志上,被认为是这个领域的拓荒之作。 自从现了第一个去甲基化的酶之后,在2014年、2015年的时候,何川以前学生做了关于RNA甲基化识别蛋白的工作建立了一个体系。2015年以色列的几个研究组合作做的研究,发表在《科学》上,让大家意识到了m6A几乎对所有的干细胞的分化,组织的发育都至关重要,然后这个领域一下子就爆起来了。 表观遗传学想要在临床上有所作为恐怕还需要更多的积累。他认为只有积累越多的基础科研,对于基因调控有更深一层的了解,科学家们才能够更精
00:00 / 3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5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81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51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15: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64
00:00 / 15: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2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0
00:00 / 15: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00:00 / 15: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