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7: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刨析马斯克的美国党 早在6月4日,马斯克就在他的社交平台X上首次提出成立新政党的想法。他向2.2亿用户发起投票,询问大家是否同意创立一个真正代表中间派的新党。结果显示,超过80%的投票者表示支持。 而在7月4日,也就是“大而美法案”签署前几个小时,马斯克再次在平台上发起有关成立“美国党”的投票。截至7月5日,已有超过108万个账号参与投票,其中64.4%选择“是”,35.6%选择“否”。 马斯克在商界取得巨大成功。但要挑战美国的两党制,就远不如经营企业那般容易。美国各州对新政党的资格认定标准不一。例如在加州,一个新政党若想登上选票,需吸纳并维持至少该州0.33%的选民成为其党员,或收集110万张有效签名。 从国家层面来看,想要获得联邦选举委员会的认可几乎必然面临来自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双重阻力。各州选举法律也普遍倾向两大政党,使新党生存空间极为有限。 联邦法律规定个人每年只能向州级政党捐款1万美元,向国家级政党委员会捐款44,300美元。马斯克若想资助新政党,还需成千上万的捐款人协力支持。 法律也规定,个人可以自由捐赠给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Super PACs),但不能直接捐给政党。虽然马斯克可以通过Super PACs绕开捐款上限,但Super PACs不得直接支持候选人,也不能参与竞选活动,只能通过广告等方式进行间接支持。 更关键的是选民与候选人的态度。尽管两大党的支持率有所波动,但其历史悠久、支持者忠诚度高,使第三党的候选人难以赢得选民信任。 媒体分析认为,美国党的潜在支持者可能包括对现有两党体系失望的中间派、以及热衷科技创新的Z世代与千禧一代年轻选民。 美国选举制度存在许多系统性问题,如选票资格限制、选举人团制度、赢者通吃的规则,以及对辩论舞台的封锁,都极大限制了新政党的发展空间。 历史上,第三党在美国鲜有成功案例。例如罗斯·佩罗在1992年获得了19%的普选票,却未赢得任何选举人票;2020年的拉尔夫·纳德也被贴上“搅局者”标签。 马斯克计划在2026年中期选举中发力,初期目标是在5-8个众议院选区和2-3个参议院席位上取得突破。他希望通过关键少数的力量,在国会中成为决定性角色。这种策略与传统“赢得多数席位”的政党运作方式截然不同。 至于“美国党”能否成功并真正代表民意?我们只能静待时间给出答案。#知识分享 #美国 #马斯克 #美国党
00:00 / 07: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9
00:00 / 04: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8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2
00:00 / 1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