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坏时光8月前
谈谈文学 今天看到一句话,理科决定一个国家的高度,而文科决定一个国家的深度。很多人说文科的出路越来越少,被AI取代的岗位越来越多。那么泱泱华夏五千年的文学底蕴真的会被AI所取代吗? 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暮色中流淌着千年余晖,檐角的脊兽始终凝望着东方文明的晨昏线。当人工智能以代码重构《兰亭集序》的笔势,用算法解析《广陵散》的节奏时,我们似乎遗忘了:那些在甲骨裂纹中生长的汉字,在青铜饕餮里凝固的礼乐,从来不是冰冷的数据标本。 纵观人类文明史,四大古国唯有华夏的炊烟从未断绝。不是依靠青铜战车与火药利箭,而是因《诗经》的草木始终在民间生长,《史记》的星火永远在血脉中流转。当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沉入黄沙,古埃及的莎草经卷化作齑粉,我们的文明却在陶渊明的菊圃里、苏东坡的竹杖下,长成了根系纵横五千年的巨木。这或许印证了《文心雕龙》的箴言:"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诚然,AI能模仿李白的飘逸,却解不开"举杯邀明月"背后的孤绝;可复刻王羲之的笔锋,但参不透"死生亦大矣"的生命顿悟。敦煌藏经洞的抄经僧,在重复誊写中灌注的是对永恒的敬畏;紫禁城里的营造匠,在榫卯交错间传承的是天人合一的哲思。这些超越实用主义的精神图景,恰如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明的重担,从来不是靠技术参数衡量的。 当AlphaGo在棋盘上碾压人类时,我们更应看见:围棋之道不在胜负,而在方寸间演绎的宇宙观;当GPT-4编织出华丽词章时,需要警惕语言正在失去痛觉神经。商周青铜器上的雷纹,宋瓷开片中的冰裂,这些"不完美"的肌理里,恰恰烙印着文明独特的生命年轮。正如帕斯卡所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而AI终究是芦苇丛中的穿堂风。 站在数字文明的十字路口,或许我们该重读张载的"为天地立心"——科技攀升云端时,人文始终是根系所在。当莫高窟的飞天与量子卫星共舞,当甲骨文的密码在芯片纹路中新生,这片土地终将证明:真正的文明深度,不在替代与征服,而在让冰冷的齿轮长出人性的温度。毕竟,能跨越五千年的从来不是某种技术,而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文化基因。 若不是着急赶路,语文应该是最美的学科了……
00:00 / 04: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6: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94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4: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8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7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2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8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5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9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7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4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34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