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39
国内为什么不教逻辑学? 请问这句话的语言病是什么? 批判性思维关心预设,句子预设国内不教逻辑学。批判性思维关心概念,分析预设的真假之前需优先澄清概念。20世纪以来,哲学界普遍认为:语词的意义不是静态的,而在语境中流动的,逻辑一词也不例外。由于学派立场和认识层级的差异,人们对逻辑的理解并不一致。但通常我们把“逻辑”分为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分析描述性命题。 批判性思维关心事实依据,就形式逻辑教学而言,它是数学等形式科学的基础底色,推理、表达、论证都基于其规则,物理、化学、生物等经验科学其知识都继承了形式逻辑的特征,计算机课程,是形式逻辑在工程领域的系统化应用。课堂上,老师也在不断示范形式逻辑的运用,比如:用“因为所以”构造命题,用集合、文氏图梳理知识,用“假设......则.......”推进解题等,可以说,大学以前,虽然没有设置专门的形式逻辑课程,但形式逻辑隐蔽的贯穿于各学科的教学当中,大学后,相关专业会开设系统的形式逻辑课程。 再看非形式逻辑教学,它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论证和说服,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批判性思维,语文课程中,议论文写作,辩论练习,可视为其初步接触。国际学校、少量重点中学,会开设批判性思维课,大学阶段,部分学校会开设“批判性思维”选修课。 总的来说,句子出现了“引导性问题”,既未澄清核心概念,也未提供事实依据,可以质疑其话语操控的意图。 对语言上模糊、逻辑上缺陷、意图上可疑的低质量句子,参与讨论,就是在浪费生命。 对于逻辑学习,个人观点是,对大多数人而言,无需系统掌握形式逻辑的全部体系,随着学科日益专业化,即便博士阶段,非逻辑等相关专业,只需掌握形式逻辑投射在该领域中的理念和应用即可。 系统学习形式逻辑用途不大,但批判性思维对每个人都极其重要,只要张口说话,刷手机,逛街、交朋友,就会遇到各种论证和说服结构,在信息过载、知识碎片化、传播情绪化的当下,系统学习批判性思维,效果下限是精神自保,上限是孕育创造。 每天学习一点批判性思维,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逻辑”,接触到语言操控,加强了对引导性问题的警觉,意识到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恭喜你,今天又向理性思考者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批判性思维#原创视频 #认知成长 #创作人计划 #思维改变生活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请看下面这段话: 现在的社会真的看不懂了,连叫小朋友好好学习,都被许多人认为是无用的鸡汤话。 请问,这句话的语言病是什么?今天我们就用批判性思维,来拆解一下这句熟悉的“好好学习”。 批判性思维关心概念,“好好”到底是什么?是指成绩好?态度认真?还是方法正确?没有标准,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你跟孩子说“好好学”,他可能觉得“我坐这儿三个小时没动,还不够‘好’吗?”——可你真正想说的,也许是“要动脑筋、找方法”。 批判性思维关心句子的语用,在赖尔意义上,“好好学习”指一种关于心智倾向的期望,“好好学习”指示了模糊的心动方向,却没有给出任何具体动作,缺乏可操作性,出现了规范命令到实践的断裂。就像你跟一个人说“你要健康”,却不告诉他怎么吃、怎么动、怎么睡——说了等于没说。 老师可以这么说,因为小朋友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受老师检查,无效、零散的学习方法被淘汰了,有效、系统的,则保存下来了,不提供指南、检查、榜样、环境......,家长对小朋友空谈“好好学习”,不亚于“只要结果”的老板,空洞的规范性命题,就是无用的鸡汤。这不就像某些领导常说的:“我们来打破思维边界”“要有主人翁精神”“眼光要放长远”“我们要原始创新”等等不落地的一些空话,恰恰是精神内耗的源头之一。 批判性思维,其实和“好好学习”一样,都不是天生的能力,而是需要刻意练习的思维习惯。我们做这些一分钟的语言分析,本质上就是在做“身教”和“境教”——把思维方法,落地到日常的语言细节里。 每天学习一点批判性思维,今天我们澄清了概念模糊,理解了语义空转的命令句语用效果很差。我们学到了两点:警惕概念模糊——说话之前,先问清楚“你到底在说什么”。拒绝空转指令——把“好好学”变成“今天先复习错题,再做两道拓展题”。 批判性思维鼓励用清晰语言来提升沟通效率,用具体的动作来代替空洞的期望。恭喜你,向理性思考者又迈近了一步。 #原创视频 #批判性思维 #认知成长 #每天跟我涨知识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请认真思考下面这段话: “大多数的逻辑构建者都有一个压抑、暴力的童年”。 这句话的语言病是什么?我们试者用批判性思维来进行分析: 一、批判性思维关心概念,尤其是闻所未闻的新概念。句中“逻辑构建者”有待澄清。可能指称从科学家到程序员,乃至所有的理性和知识工作者。同时,“压抑、暴力的童年”也缺乏界定。 二、批判性思维关心证据,句子暗示了童年经历与运用逻辑有因果关系,显然,缺乏证据,又违反直觉,句子属于无根据的断言。 三、批判性思维关心句子背后的思想。句子显示:说话者缺乏对“逻辑”的认识,人们使用逻辑,是理性思维的内在要求,与童年遭遇毫无关系,说话者将“逻辑能力”浪漫化为一种补偿机制,疑似受非科学“以形补形”观念影响,即传统文化中的“吃什么补什么”。 总的来说,批判性思考者,能够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可以通过锚定与调整启发法形成快速判断,提升诸资源的配置效率。例如,语言和思维具有相互塑造关系,默认了:若语言不清晰,则思维不清晰。批判性思维者会慎重考虑与不清晰者的合作,因为,大概率会造成沟通低下并引发决策失误。 每天学习一点批判性思维:1,今天我们澄清了逻辑谬误;2,挖掘了句子背后的思想;3,洞察了说话者的观念;4,初步理解了语言与思想的关系;5,初步了解了锚定与调整启发法。 #每天学点批判性思维 #思维改变生活 #原创作品 #批判性思维 #心智成长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90% 的人都缺乏的能力,决定了你一生的高度。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很聪明,却总是做出错误的决策?国际批判性思维权威理查德・保罗告诉你:问题不在于智商,而在于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为美国 "批判性思维国家高层理事会" 主席,保罗教授和他的妻子琳达・埃尔德博士,用 30 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为我们打造了这套完整的批判性思维训练体系。他们指出,人类天生具有自我中心和社会中心的思维倾向,这些都是阻碍我们做出理性判断的思维缺陷。 "思维方式决定着行为方式。思维决定行为、感受和需求。" "当我们无意识地去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观点、相信那些可以令自己舒服的观点时,就无法成为一个理性的批判性思考者了。" "要养成批判性思维习惯,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将思维从无意识层面提升到意识化觉知层面。" 这本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识别和克服思维中的偏见和谬误,还能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观点泛滥的时代,批判性思维已经成为每个人必备的生存技能。如果你也想避免被误导,如果你也想在复杂的信息中找到真相,这本书会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批判性思维 #理查德保罗 #思维训练 #独立思考 #理性决策
00:00 / 05: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