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42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00:00 / 06: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86
00:00 / 03: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宇称不守恒 宇称不守恒定律是指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由李政道与杨振宁于1956年提出,并由吴健雄通过钴60实验首次验证。 理论背景与提出 在1956年之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宇称守恒是普遍成立的,即一个粒子的镜像与其本身性质完全相同。但θ和τ两种介子的衰变方式不同(θ衰变为两个π介子,τ衰变为三个π介子),尽管它们的自旋、质量、寿命等性质完全相同,这引发了物理学界的困惑。 李政道和杨振宁深入研究后大胆断言,τ和θ实际上是同一种粒子(后来被称为K介子),但在弱相互作用下,它们的运动规律不同,即宇称不守恒 实验验证 吴健雄团队通过钴60的β衰变实验,在极低温(0.01K)环境下,观测到电子发射方向的不对称性,从而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实验中,两套互为镜像的钴60装置在不同自旋方向下,放射出的电子数有很大差异,且电子放射方向不对称 物理意义与影响 宇称不守恒的发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物质世界对称性的基本观念,促使物理学界全面检验基本守恒定律,推动了弱作用理论的发展,并促进了电弱统一理论的建立。 这一发现不仅深刻影响了粒子物理,还推动了对电荷(C)、宇称(P)、时间(T)联合对称性的研究,为解释宇宙中物质多于反物质的现象提供了关键线索#名人 #物理#前沿知识派对 #vlog十亿流量扶持计划 #创作灵感#dou小助手 @DOU+上热门@DOU+小助手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