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6: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6: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论语·雍也篇》己欲立而立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 shì )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 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博施恩给别人,又能普遍救助大众,怎么样?可算是仁者吗?”孔子说:“何止是仁者,那必定是圣人了!尧舜尚且还有些做不到呢!所谓仁,己身想立道,也想使别人能立道,己身想行道于世,也想使别人能够行道。能够就拿己身做例子,来为别人设想,可以说是求仁的方法了。” 孔子的仁道,除了颜回以外,曾子的体悟,应该是十分深刻的。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篇》)可以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相对照。己立己达便是忠,立人达人即为恕。孔子说这是求仁的方法,可见仁和忠恕,是一以贯之的。 能够把忠恕的道理,从自己的身上向外扩展,当然不只是仁道的君子,简直就是圣人。所以孔子虽然十分敬重尧舜,却说尧舜也难以达到这样的地步。 孔子所说的“仁”,有时候指爱他人,有时候是爱自己,也有些时候兼指爱他人和爱自己。这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便是兼顾自己和他人。“己欲立”与“己欲达”是爱自己。“立人”与“达人”,则是爱他人。 凡事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不必依凭固定的标准,不需要任何教条,也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说是消极的预防,属于恕道。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显然是积极的行仁,必然是忠的推展。 将心比心,是心与心的感应。将自己的爱意,顺着血缘、亲族的关系,逐渐推进,当然可以推己及人。 建议我们,培养心与心的感应能力,体会将心比心的乐趣。#论语遍地开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道统#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论语·述天篇》举一反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没有到达心里求明白却不得其门而入的时候,我不会去开导他;没有到达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我不会去启发他。如果提示他一种道理,却不能推想到其他类似的道理,我就不再教导他了。” 不想学的人,是教不了的。不用心的人,是学不到东西的。不能举一反三的人,是想不通道理的。 孔子的有教无类,是提供学习的机会。并不是大家都学习同样的课程,保持同样的进度,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他不认为单方面的教导,可以把人教会。因为学的人不能配合,教学的效果不可能良好。 想求明白,却找不到门路,这时候点他一下,替他打开一扇门,或者把他引进门来,然后就应该放手让他自己去学习。想说而说不出来,趁机开导一下,让他继续尝试,逐渐突破难关。对于过于依赖老师的人,给他一些教训,促使他自动学习。孔子诱导弟子自动自发地学习,才是最为高明有效的教学。 诲人不倦,也要配合可造之材。否则怎么教都没有效果,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学习恐惧和学习障碍。凡事一定要热心,但千万不要过分热心,教学也不例外。 方形有四个角,大同小异。教了一个角,还要把其余三个角也逐一说明,未免太过轻视学生的领悟能力。更可怕的是,这种教导方式,等于剥夺了学生自动领悟的机会,养成高度的依赖性,对学生非常不利。 培养学生自动学习的精神,是教师的主要责任。教给他一大堆知识,不如教给他学习方法,养成自学的能力和习惯,更加可贵。 建议我们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动自发的学习精神,促使自己乐于学习,准备活到老学到老,而且还要有效地学习。#论语遍地开花#中华道统#每天学习一点点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41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十六、蘧 (qú)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 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今译 蘧伯玉派遣一位使者拜访孔子。孔子和他一起坐,问:“蘧先生近来做些什么?”使者回答:“蘧先生想减少自己的过失,但还没能做到。” 使者告辞退出。孔子说:“好一个使者啊!好一个使者啊!” 引述 孔子非常重视沟通的艺术,蘧伯玉的使者,简单几句话,就博得孔子这么高的评价,可见说得很好,令人听了,对蘧伯玉肃然起敬,却又不致怀疑他的使者有意吹捧或猛打广告。孔子的连声赞美,确实很恰当。 作为一个使者,传达正确的讯息、建立合适的关系、达成预期的任务,应该是缺一不可的。蘧伯玉的使者,传达了蘧伯玉勤于自省、力求改善的讯息,建立了良好的形象,使孔子获得很好的观感,终于完成了他来见孔子的任务。孔子的赞美,给他很高的分数,十分圆满。 生活智慧 (一)孔子最讨厌巧言令色的小人,却对口才良好并且表现得恰到好处的人,甚为赞赏。可见口才良好,还要表达恰当,才受人欢迎。 (二)既然是使者,就应该心理上有准备。人家一见面便会问:“你家老爷近况如何?”预先做好功课,比较容易令人满意。 (三)会说话的人,大多不会多说。简要得体,大家都喜欢。用词适当,情意深远,又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当然是高度的艺术。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