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翁帆 星轨视野 关注 翁帆发文:杨先生离开的时候一定很欣慰,他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有他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这份感情让人羡慕! 你知道这份"满意的答卷"有多厚重吗?杨先生这辈子干的事,随便拎一件出来都够写进教科书。28岁和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35岁拿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诺奖的中国人,后来和米尔斯搞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更是被说成能和爱因斯坦相对论媲美的物理基石。可他自己说,这辈子最重要的贡献是帮中国人找回了自信,这话真不是虚的。 更让人动容的是他晚年的"归根路"。1999年回到清华当教授,把办公室选在父亲当年的科学馆,还把家取名"归根居",一首《归根》诗里写着"故园使命重"。为了建高等研究院,他东奔西走募集经费,光给清华和南开就筹了约20亿美金,自己在美国的豪宅卖了100万美金全捐了,连翁帆 星轨视野 关注 清华100万年薪也分文不取,全投去学科建设。姚期智这些世界级科学家,都是他亲自力邀来的,还资助了近百名中国学者赴美进修,后来这些人大多成了中国科技的中坚力量。82岁时还坚持给大一新生上基础物理课,每周两次准时登台,备课大纲写得密密麻麻,课后还专门留时间答疑,当年听课的学生里,有人后来就参与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重大发现。 而翁帆说的"何其有幸",藏在二十一年的细碎时光里。2004年他们结婚时,外界争议声不断,可翁帆用行动把质疑熬成了敬意。她把作息调成和先生一样早睡早起,为了不影响他休息主动分房住,杨先生因病昏迷时,她总能第一时间守在床边照料。清华园的傍晚常能看见他们手拉手散步,杨先生给她讲物理学家的趣闻,她就安安静静听着,转头帮他整理学术资料、合著《晨曦集》。杨先生曾说她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而她真的成了他 星轨视野 关注 晚年最稳的依靠﹣﹣连杨先生的女儿都被她的细心打动,那些公开场合里的搀扶、耐心的"翻译",早超越了简单的陪伴。 杨先生能笑着离开,是因为这辈子值了:科学上登峰造极,家国上不负使命,身边还有真心相待的人。他曾说"中国物理会大放光明",而翁帆带着他的精神继续往前走,这份传承才是最暖的告慰。你怎么看待这份跨越岁月的相守,又如何评价杨先生交出的"人生答卷"? .#杨振宁#翁帆#陪伴#纯粹#灵魂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Linda.4天前
看了杨老的生平简介和翁帆发表的撰文,很感动,杨老是伟大且完美的一生,出生在高知家庭,原生家庭非常好,自身从小天赋异禀,人生成就卓越,一生坦途,不管生活和事业都达到人生巅峰,还高寿,在老年82岁高龄还能遇上崇拜他、照顾陪伴他人生最后21年的灵魂伴侣,他们当时那份超凡世俗的通透和勇气,我想是女人对男人那份崇拜,男人用文化和品德滋养女人,带领她开阔视野和格局,领阅高知的精神世界,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盈的,灵魂相伴,所以他们内心丰盈安稳平静,这是需要多么高的认知和品德才能有的一种境界,而今天不管有没有经济条件,很多人似乎过的并不幸福,幸福是一种能力,要么没有超凡世俗的通透和勇气要么没有丰盈的精神世界。 下面把我很喜欢翁帆的撰文摘抄记录下来共勉: 杨先生离开的时候一定很欣慰。他的一生,为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强盛,人类的进步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杨先生在他快满九十岁的时候写下这样一首诗,我把它翻译成中文如下: On ReachingAgeNinety 九十抒怀 Mine has been 我的一生是 A promising life,fully fulfilled, 沐光而行的一生, 如斯如愿; A dedicated life,with purpose and principle, 理想奉献的一生, 不屈不折; A happy life,with no remorse or resentment, 幸福圆满的一生, 无怨无悔。 And a long life…… 福寿绵长…… Traversed in deep gratitude. 深深地感恩。 是的,他的一生,是有理想,有奋斗,有责任,有担当,有幸福,有感恩的一生。有他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 就如《小王子》所讲的,我相信,每当夜晚我们仰望星空时,杨先生会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面,对着我们微笑。我们永远可以从他那里找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力量。#杨振宁 #杨振宁翁帆 #伟大且完美的一生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83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