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1
00:00 / 16: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1990年,在美国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治疗与等待岁月后,她、最终带着无尽的不舍与遗憾,孤独的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说:她这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死后能与丈夫张学良葬在一起。然而这个心愿最终也未能实现,她被孤独的葬在了美国洛杉矶玫瑰园公墓,无人知晓的是,这位冠以夫姓的东方女子曾在华尔街掀起过怎样的金融风暴,又经历过怎样刻骨铭心的爱恨纠葛。直到张学良晚年那句:生平无憾事,唯负此一人的叹息,才让这段尘封的往事逐渐浮出水面。她是那个时代包办婚姻的牺牲品,中国近代史最具争议的弃妇,她顶着东北第一夫人的光环,却在爱情里卑微到了尘埃。她也是华尔街叱咤风云的东方女股神,掌控着亿万财富。她用50年光阴书写了最忠贞的守候,却在临终前等来了一纸离婚休书。她用亿万身家为爱人筑起避风港,自己却在异国他乡孤独离世。她的一生是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绝美华章,也是命运捉弄下的悲歌长卷。她是传奇的化身,从癌症患者到重获新生,从一无所有到华尔街的东方女股神,她有着 “东北第一夫人” 的光环,却也在爱情的苦旅中尝尽了世间百味。她就是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诗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娶妻当娶于凤至,嫁人莫嫁张学良。可命运就是这么爱捉弄人,她历经战火与病痛,却始终保持着优雅与坚韧这是一个比任何小说都精彩的真实故事。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女人的资本。于凤至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她的人生就像一首既矛盾又震撼的史诗,用一生将柔情与坚韧、痴情与清醒揉碎在了时代的滚滚洪流之中。#人物故事#爱情故事#人物事迹#传奇女性#传奇故事
00:00 / 1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9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武则天(624 年 - 705 年),自名武曌,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周开国君主 生平经历 出身与早期经历:武则天是荆州都督武士彟的次女,祖籍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母亲杨氏出身隋朝皇室。贞观九年(635 年),父亲去世,武则天随母亲回到文水,后遭异母兄长刻薄对待。贞观十一年(637 年),14 岁的武则天因容貌俊美被唐太宗选入宫中,封为才人,赐号 “武媚”。 二次入宫与皇后之路:贞观二十三年(649 年),唐太宗驾崩,武则天入感业寺为尼。永徽元年(650 年),唐高宗李治在太宗周年忌日到感业寺进香,与武则天相遇。在王皇后的劝说下,武则天再次入宫,封为昭仪。永徽五年(654 年),武则天生下长女安定公主,公主夭折,高宗因此有了废王立武的打算。永徽六年(655 年),高宗废除王皇后和萧淑妃,立武则天为皇后。 掌权与称帝:显庆五年(660 年),高宗因病让武则天代为处理朝政。麟德元年(664 年),武则天挫败高宗与宰相上官仪的废后计划,此后与高宗并称 “二圣”。弘道元年(683 年),高宗驾崩,太子李显即位,武则天临朝称制。嗣圣元年(684 年),武则天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继续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 年),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自立为帝,定洛阳为都,称 “神都”。 退位与去世:神龙元年(705 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发动 “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同年十二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中宗遵其遗命,改称 “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政治成就 打击门阀:通过 “废王立武” 事件,打击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势力,改变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不振的局面。还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把武家列入第一等,提高了武氏一族及宠臣的社会地位。 广纳人才:武则天大开制科,创设殿试,选拔人才不看门第。她重用狄仁杰、娄师德等贤臣,还为开元之治准备了姚崇、宋璟等杰出人物。 文化贡献 武则天能诗善文,对唐诗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当时涌现出崔颢、李峤、宋之问等一批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她还召学士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臣轨》等书,并改造乐府机构,使得雕塑、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也达到空前水平。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南阳王、宛西自治首领——一代枭雄别廷芳! 别廷芳(1883-1940年),字香斋,河南内乡人,是民国时期宛西自治首领 。  - 生平经历:别廷芳出身小地主家庭,幼时读私塾,19岁父亲病死后辍学务农。1911年,因组织保乡抗匪被推举为“禁头”,后成为老虎寨寨长。1927年,他被国民革命军26路军孙连仲委任为内乡县民团总指挥。1929年开始推行以“自卫、自治、自养”为内容的地方自治,成为宛西自治首领。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被蒋介石委任为河南省第6区国民抗敌自卫军少将司令,1939年因新、唐战役有功,被晋升为中将,任豫鄂陕边游击司令。1940年,别廷芳在洛阳开会时遭汤恩伯等人刁难,怒羞成疾,不久后病逝。 - 自治举措:政治上,统一行政,建立区、保、甲组织,对民众实行切结连坐制度,并印发“出门证”“通行证”等“五大证”加强社会控制。经济上,成立金融流通合作社和借贷所,发行“内乡县金融流通券”,还重新丈量土地,整理赋税。此外,他还大力兴修水利,如修建石龙堰(别公堰),并发展交通、通信、教育等事业,使宛西地区一度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 - 人物评价:别廷芳的统治具有两面性。他一方面通过铁腕手段稳定了地方秩序,推动了当地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其统治手段残酷,实行封建割据,带有浓厚的军阀色彩。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8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1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王阳明的传奇一生 王阳明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以下是对他生平经历的详细介绍: 1472年,王阳明出生于浙江余姚一个名门望族,幼名云,5岁时更名守仁。他自幼聪明,4岁时就已将爷爷经常朗诵的书籍内容烂熟于心,4岁开口说话后,常常追问得爷爷走投无路。 12岁时,王阳明问私塾先生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先生回答是读书中举,他却认为人生第一等事应为读书做圣人,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志向。 17岁时,王阳明前往南昌与诸氏成婚,然而结婚当天,他却与道士静坐忘归。次年,他携夫人返回余姚,途中拜谒大学问家娄谅,习得宋儒“格物”学说。 弘治五年王阳明遍览朱熹著作,邀约好友一同“格竹子”,试图通过格物致知来修身成圣,结果一连格了七天七夜,最终一无所获还大病一场,这使他对程朱理学渐生质疑。 王阳明20岁乡试中举,但此后两次会试均落榜,直到28岁时才高中进士,赐二甲进士出身第二人。 王阳明进士及第后,出任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在此期间,他与文坛领袖李梦阳等对诗作赋,还曾一度沉溺于词章仙佛之间。 正德元年宦官刘瑾乱政,王阳明上疏劝谏营救戴铣等人,触怒刘瑾,被罚廷杖四十、羁押入狱,次年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在贵州龙场的艰苦环境中,王阳明历经磨难,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大彻大悟,创造性地提出了“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说,史称“龙场悟道”。 正德五年王阳明升任江西庐陵知县。在任期间,他以民为本,推行德政,蠲免苛捐杂税,敦励风俗,推行孝道,深得民众拥护。 正德十一年王阳明被擢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地。他运用军事韬略和智谋,通过一系列手段,仅用一年三个月就平定了为患数十年的盗乱,取得南赣大捷。 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谋反,王阳明在没有兵权的情况下,迅速组织兵力,运用智谋,经过一系列战斗,最终在鄱阳湖决战中活捉朱宸濠,仅用一个月就平定了。平定宁王之乱后, 王阳明遭受朝廷猜忌和陷害,但他在困境中思想进一步升华,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开始提出"致良知"的哲学命题,标志着阳明心学体系的大成。嘉靖三年(1524 年)王阳明丁忧服满,四方来学之士盛况空前。他在绍兴等地创建书院广收门徒,大力讲学,传播心学思想,培养了众多优秀弟子。嘉靖七年王阳明率湖广兵抵达南宁, 成功招降叛军。在返回途中,他病逝于江西南安府舟中,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名人传记 #城市记忆#历史古迹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4: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8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4: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