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4: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3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0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4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5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琳琳3年前
鼓藏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是苗族人民文化和精神的最高体现,在苗族各分支都有此习俗。内容包括杀牛祭祖、用牛皮制鼓、祭鼓等一系列礼仪,苗族鼓藏节每13年过一次,鼓藏节是一个规矩严格、 习俗繁多的节日,杀猪那天要由“鼓藏头”家在凌晨五点以前先杀猪,周边的农户才能杀猪。跳芦笙是鼓藏节的主要活动之一,至少七天,最多九天。 “关于吃新”在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吃新节”也许是唯一没有确定日期的节日。其时约在农历“小暑”到“大暑”之间,以早稻成熟为标志。因为各村水土、气候条#民族特色民族文化 件不尽一致,早稻成熟往往会相差一天或几天。所以即便在同一个乡里,各村的“吃新”也会有先有后。 “吃新节”并不只是黔东南区域性的民间节日,在湘、黔、桂、赣等省的很多地方都流行着这种“吃新”习俗。 其贡奉新谷、祭拜谷神、祭祀祖先,按长幼辈分依次入席尝新等礼仪程序,几近雷同。民俗工作者经过深入考察研究,证实“吃新”习俗最早可追溯至黄河流域的周部落先民,并且在我国早期的古籍《诗经》、《礼经》、《淮南子》等中均有记述。 历经3000余年的沧桑岁月之后,仍然流行至今的“吃新节”,尚能基本完整地保持其特有的古风习俗,确为一大奇迹。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