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独自去开庭,根本不知道如何陈述案件事实经过,今天给大家简单整理一份陈述的范本,非常实用,内容为: 我向法庭陈述事情的经过和事实真相。首先,我想强调的是,我一直以来都秉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为人处事。我深知法律的重要性,也一直尊重并遵守法律的规定。 在签订合同时,我与对方已经明确了各项条款,并且双方都同意了这些条款。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对方却单方面违反了合同规定,使我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曾经试图通过协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对方却一直避而不见,不愿意承担应有的责任。无奈之下,我才选择了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我提供的证据中,有合同文本、双方往来的邮件、通话记录等证据,都可以证明我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是按照约定进行的。而对方却没有任何有效的证据来证明我方存在违约行为。 在此,我想强调的是,我并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提起诉讼的。我所要求的只是对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应有的赔偿。我也深知,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存在的。我希望在本案中,法庭能够给我一个公正的判决。我相信,在法庭的公正审理下,本案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我也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尊重并遵守法律的规定。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到自己打官司的朋友#律师教你打官司 #青羊区律师 #成都律师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9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13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1
#知识分享 只讲事实,不讲情绪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和商家维权时,越说越激动,最后变成争吵却没解决问题;在工作中向领导汇报忍不住抱怨客观原因,反而让领导觉得你在推卸责任。其实,绝大多数沟通矛盾的根源,都是因为没有分清 事实和情绪。 真正高效的沟通,从来不是比谁的声音更大、情绪更激烈,而是讲事实,不讲情绪。今天我们就从生活和职场两个维度,看看 “只讲事实,不讲情绪” 到底能带来什么改变。 生活中的沟通矛盾,大多源于 “情绪先开始”。比如和邻居沟通噪音问题,你可以说“晚上 11 点后听到您家孩子跑跳的声音,影响了休息”,你却指责 “你们能不能管管孩子,太没素质了”。情绪性的表达会触发对方的防御心理,把沟通变成 “谁对谁错” 的争论,而忽略了 “解决问题” 的初衷。 在职场中,比如向上级申请预算时,不要说 “这个项目很重要,不给预算肯定做不好”,而说 “这个项目预计能带来 50 万的营收,需要 20 万预算,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这是详细的预算分配表和预期收益分析”;给下属提意见时,不说 “你怎么总是犯这种错,太不认真了”,而说 “这份报告里有 2 处数据错误,分别在第 2 页和第 5 页,建议下次提交前核对检查一遍,这样能提高准确率”。事实性的表达不仅能体现专业素养,还能让沟通更高效,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只讲事实,不讲情绪” 并不是要压抑情绪,而是要学会区分情绪和事实,用更理性的方式表达。分享 3 个简单易操作的方法: 1. 用 “具体数据” 代替 “主观评价” 不要说 “这个方案效果很差”,而是说 “这个方案的转化率是 8%,比上一个方案低了 12%”;不说 “他工作很拖沓”,而说 “他负责的 3 个任务,有 2 个都延迟了 3 天提交”。数据是最客观的事实,能避免主观评价带来的争议,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2. 用 “描述问题” 代替 “指责他人” 不要说 “你把事情搞砸了”,而要说 “现在出现了 XX 问题,我们一起看看怎么解决”;把焦点从 “指责谁” 转移到 “解决问题” 上,能减少对方的抵触心理,让沟通更顺畅。
00:00 / 02: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