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4
00:00 / 07: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9
ZD老赵1周前
快来听,二奶奶又说笑话儿了。 贾母的笑话明显是当众讽刺凤姐的。如前文分析,凤姐设计的“凤求鸾”惹得贾母生气。这里贾母正通过听戏听曲讲解品味。凤姐不读书不识字终是品味够不上贾母,只能提议击鼓传梅,讲讲笑话,一是活跃气氛,二是化解薛姨妈的尴尬。贾母对凤姐这个提议并不满意,直斥凤姐吃了猴尿,话多还骚气,只会耍小聪明靠滑稽出丑逗人发笑,没有得体睿智的语言。相比较而言,宝玉在贾母们面前话不多,却深得贾母之心。 凤姐的笑话很重要,我们分层次分析。 首先,就这个连环笑话本身而言凤姐讲的是比较高明的。在当时达到了凤姐想要的效果:一,逗引大家特别是贾母连续发笑,还利用贾母的问话增加了笑话的互动性。二,应了节日赏灯吃酒和放炮仗的景,还没有编派别人不得罪人。三,借讲笑话说“我看着人忙着收东西还闹不清”显示自己管家的权力和自己的忙碌。四,借笑话引出放炮仗和家宴散席的话头,比直接说“晚了,该散了”要更自然、更高明,不扫众人的兴致。 其次,这个笑话带有寓言性质,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对于“真事隐”的隐喻和后文情节的伏线。 前面第二十二回元春的灯迷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便是炮竹。炮竹喻元春,抬炮竹的聋子喻贾家人。跟着瞧去的众人喻贾家的门生故吏和依附贾家的人。炮仗没等抬到地方就被偷偷放了,喻元春未能做成皇后诞下皇子突然夭亡。而抬炮仗的聋子却不明就里还抱怨卖炮仗的,喻元春坏了事(娘娘打发他来要一百匹锦)贾家人还不知真相只一味的向太监行贿。(第七十二回,后文详述)炮仗散了,就是元春倒了,贾家也就败了,依附贾家的人自然“哄然一笑都散了”。与其说凤姐的笑话没有编排某人,不如说其实是编排了在场的所有人。 凤姐精心设计的笑话成了谶语,暗示“嗳哟哟,真好热闹!”的贾家一大家子人在短暂的团员、辉煌过后“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都散了的最终结局。 #文脉里的中国 #文脉里的中国 #红楼梦 #林黛玉 #王熙凤
00:00 / 15: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9: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