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27: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胡泓云1月前
今天我们来学习《道德经》的第74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这段话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它告诉我们,当老百姓连死亡都不惧怕的时候,再用死亡去威胁他们根本起不到作用。如果人们真的畏惧死亡,对于那些违法乱纪、为非作歹的人,把他们抓起来依法处置,那谁还敢肆意妄为呢?然而,生命有着它自身的规律和主宰,若是有人非要越过界限,代替天地去决定他人的生死,就如同一个外行去替技艺精湛的木匠砍木头。要知道,木匠砍木头是需要专业技巧和经验的,外行贸然去做,很少有不伤到自己手的。 这就提醒我们,在生活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不能滥用惩罚的手段。一味地用严厉的惩罚去威慑他人,可能会引发更强烈的反抗,最终让自己陷入困境。比如在管理团队时,如果管理者只知道用惩罚来约束员工,而不注重激励和引导,员工可能会表面顺从,内心却充满抵触,工作效率也不会提高。我们应该尊重规律,合理运用规则,以温和、智慧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这样才能避免反噬自己,让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让我们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4: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之兰4周前
《道德经》第三章 虚其心实其腹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去贵难得之货,百姓不为盗。什么叫贵难得之货?就是我去追求贵重的东西。那没有追到的人怎么办呢?就沦为了盗贼。 比如说我一定想要开一台好的车子,是不是贵难得之货?这时候人的行为会不会为盗?盗了什么?那有的人可能用信用卡、网贷,有的人可能让父母给钱了,有的人提前透支自己的生活了,这算不算为盗?算。 什么叫为盗?就是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比方说,我如果不买那台好的车子,可能生活状态蛮正常的,每到周末带着家人、孩子,可能去哪玩两天。但是如果非要去买那台好的车子,别的地方和生活就会被不停地压缩,有没有被打乱节奏啊?这种行为是不是一种盗? 所以我们看生活当中贵的,任何一个难得之货,因为世间万物是相互影响的,这个东西我们消费得多了,会不会影响其他的地方?会。 这是我们特别要注意的。生活的节奏,其实讲求的是平稳,就是我非常平稳地去生活。但是人们现在的生活是不是欲望过多呀?总想要好的东西,总想去贵难得之货,结果其他的生活是不是就被打乱节奏啊?当一个地方被打乱节奏,两处、十处跟着乱,最后生活可能就会坍塌,就会出问题。 就像一个房子,它本来是平稳的,但是某个地方少了一块,会不会引发相关的问题?然后问题越来越多,最后房倒屋塌。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了,生活当中的上贤、贵难得之货,最后都会出现问题。 举例,很多人会说:我要倾尽全力让孩子读一个好的学校。这个思维是正确的吗?不是。是不是我们刚才举的例子,最后会不会导致房倒屋塌?一定会的。说我拿出全部的积蓄去买某样东西,最后会不会导致房倒屋塌啊。 所以我们学习道,要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一件事情,都不能出全力,一旦出全力的时候,接下来就会产生枯竭,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毁灭。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要学会有所保留,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凡事都要留上那么几分余地,这才是生活之道。 这里要注意,不是说不可以买贵的东西,而是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说买了这个东西,并不影响我生活的正常运行 —— 好理解哈?别听完了之后说:我贵的一律不许买了。不是,只要不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8: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13: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