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4
飞鱼社8月前
西周 晋侯鸟尊 山西博物院 镇馆之宝 晋国霸业由此振翅 . 不是青铜,是凝固的凤魂!这是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地的青铜鸟尊,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院之宝”,省博物院从建院之初,就将晋侯鸟尊作为博物院的标志物。 . 晋侯鸟尊在晋侯墓地的114号墓中出土,在发掘时工作人员发现该墓有盗洞,部分文物已被盗掘,由于盗贼的爆破,幸存的鸟尊出土时已支离破碎受损严重,特别是鸟尊的尾部残缺不全,之后经由北京大学的文物修复专家修复才得以重现本来面目。 . 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整体是凤鸟直立造型,鸟首回眸微昂,尖喙上扬,高冠耸立,凤眼圆睁,眼神投向远方。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双腿硕壮,扇形齐短尾微翘,双爪紧扣地面,身饰云羽纹,一副傲视群英,卓然于世的状态。 . 鸟尊出自曲村天马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的114号墓,经考古学家考证,墓主人是晋国第一代晋侯——燮父。燮父的父亲就是山西家喻户晓的唐叔虞,叔虞被封到了位于晋南的古唐国。在周王室的爵序中,唐为伯,燮父继位为唐伯,改国号为晋,晋国爵序也提升为侯,燮父称晋侯。鸟尊盖内铭文中的“晋侯”就是燮父自称。这个“晋”字是迄今为止考古出最早的金文“晋”字,见证了燮父改唐为晋的历史。 . 晋侯鸟尊曾于1992年、1993年两次选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于2001年选入“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 2002年修复完毕,晋侯鸟尊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后,收归山西博物院。修复完成后的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大鸟回望,小鸟依偎,全身布满纹饰。 . #文物 #青铜器 #鸟尊 #山西博物院 #博物馆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0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65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jet20061年前
#山西博物院 #晋侯鸟尊 是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此尊是个盛酒器,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周礼》曾记载周代宗庙礼器有“六尊六彝”,“鸟尊”即是其一。西周初年,周成王“桐叶封弟”,将自己的同胞弟弟叔虞封到了古唐国。叔虞死后,其子燮父继承封地,因唐地境内有一条晋水,燮[xiè]父开始称“晋侯”,并最终将唐国改名为“晋”,燮父成为第一位晋侯,而鸟尊的拥有者就是晋侯燮父。 鸟尊于2000年在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出土时,鸟尊被发现已碎成100多片铜件,经专家们19年的修复,才得以重现展出。考古学家们最终确认这就是燮父的墓葬,从而排列出了从燮父到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的晋文侯共九代晋侯的清晰世序,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整件器物以昂然直立的大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大鸟头部微微上昂,双眼圆睁,高冠直立,体形丰满。大鸟的尾部下弯,渐变形成象鼻,象眼、象嘴俱全的象造型,活灵活现,又形成器物的第三点支撑。在鸟尊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腹内和盖内均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表明这是晋国宗庙祭祀时所使用的重要礼器。鸟嘴上喙可自由启合,倾倒酒液时自动开启,复位时自动闭合,设计十分巧妙。拍于24.8.6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