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8: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3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7
00:00 / 1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1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1
《论语》子路第十三.02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引述 事必躬亲,是担任主管的人经常触犯的不良现象。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却千万不宜事必躬亲。以身作则,是指在品德修养和工作态度方面,要作为大家的表率。事必躬亲,则是不尊重分工专职的制度,并且不信任部属的能力和操守,使部属不敢做事,也不能发挥长才。 既然设置职有所司的百官,就应该尊重制度,先让他们按照规矩办事。如果有一些过失,也应该加以合理的宽恕,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取宝贵的经验,不断求取进步。 至于知人善任的具体做法,孔子认为领导者应本着大公无私的原则,把自己所知道的贤明人士举荐出来,别人自然会跟着举荐贤才,不至于视而不见,舍弃良才。 生活智慧 (一)领导者举荐贤明的人才,也是一种以身作则。大家都知道这一位领导者大公无私,知人善任,自然乐于举荐人才。 (二)自己不知道的贤良人才,应该有其他的人乐于把他们举荐出来。如果没有这种风气,领导者反而应该反省,是不是大家不相信自己,或者在知人善任方面做得不够好。 (三)凡事由下而上,通常比较切合实际的情况。而且层层过滤,自然会取得合理的协调。领导者从各方面的反应,和处理的结果,应该可以知道到底做得好不好。 #国学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论语遍地开花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7: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41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2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76
仲由(字子路)(公元前542年-公元前480年),,春秋时鲁国卞人。仲由是孔门七十二贤,因“百里负米”的孝行列入“二十四孝”。少时家贫,常与人佣耕,但天性纯孝,且忠厚正直,力大勇武。周敬王三十三年(前487年),子路被卫国聘为蒲邑宰,此为长垣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首任县令。仲由治蒲三年,大见成效,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周敬王四十年(前480年),子路治蒲离任后,被卫大夫孔悝用为家臣,守戚城(今河南濮阳北)。 周敬王四十年(前480年),卫国内乱,子路临危不惧,冒死冲进卫国国都救援孔悝,混战中被蒯聩击杀,结缨遇难,被砍成肉泥。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微山仲子庙位于山东省微山县鲁桥仲浅村,是为纪念孔子得意门生仲由(字子路)而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其来历可追溯至唐代,并历经多个朝代的修缮与扩建,成为仲氏家族的重要祭祀场所。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由此村穿过,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人们都纯朴善良,特别注重耕读教育,遍布全国各行业的厅局级别的领导就不计其数。 仲子庙的修建与仲由的后裔密切相关。西汉末年,仲氏族人为避赤眉军战乱,从泗水县迁徙至任城县(今微山县仲浅村)的泗水岸边定居。唐开元七年(719年),任城县令贺知章(一说贺知止)得知仲由第三十六代孙仲文的身世,感念仲由的英烈事迹,遂在仲浅村建庙以祀仲由。 唐代庙宇初建,规模较小,主要用于祭祀仲由。 宋元时期:庙宇逐渐扩大,成为仲氏家族的重要祭祀场所。北宋末年,仲由四十九代嫡长孙仲基随宋高宗南渡,因军功授台州知府,后定居吴江盛泽镇。宋高宗为表彰仲基及其始祖仲由的忠勇,特下诏在盛泽镇修建御赐河内公庙,并亲撰匾额与庙记。 明清时期:庙宇规模进一步扩大,成为全国仲庙中占地面积最大、祭祀规格最高的庙宇。康熙、乾隆两位皇帝沿运河南巡时曾登岸拜谒仲庙,并御赐匾额与对联,如康熙题写的“圣门之哲”匾额至今仍嵌于庙内北庑墙上。 仲子庙占地30亩,庙门向东,面临古运河。主体建筑包括大殿、穿堂、寝殿及南北庑,均为明代建筑风貌。庙内保存了大量历代碑刻,记录了庙宇的修建历史及历代名士的题词。 仲子庙不仅是仲氏家族的祖庙,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仲由以“百里负米”的孝行闻名,被列入《二十四孝》。庙宇的修建及历代帝王的加封,体现了对儒家忠孝精神的推崇和弘扬。
00:00 / 06: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