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迈奔放,狂野壮美的乐章~舒伯特第九伟大交响曲第三乐章 舒伯特的《C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是浪漫主义早期交响乐的里程碑之作,以其宏大的规模、充沛的情感与精湛的管弦乐技法闻名。作品创作于1825-1828年,舒伯特逝世前数月完成。但因篇幅庞大、演奏难度高而被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退回,直至1839年(舒伯特去世11年后),舒曼在舒伯特遗留的手稿中发现此作并交给门德尔松指挥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完成首演。全曲四个乐章。第一乐章,行板–不过分的快板,快板主题以生机勃勃的节奏推动,弦乐与木管交替展开,旋律如溪流奔涌,体现舒伯特的歌唱性交响思维。第二乐章流畅的行板。双主题变奏结构,弦乐踏步般的节奏基础上,双簧管与单簧管依次奏出哀婉与宁静的旋律。中段突现小调戏剧性冲突,铜管与定音鼓强化悲怆感,最终回归田园般的静谧。第四乐章活泼的快板,主题如火山喷发般奔腾不息,铜管号角音调与弦乐疾驰音型交织出辉煌气势。全曲在C大调主和弦上壮丽收束,呼应开篇的宏大叙事,形成闭环式的精神升华。这里分享的是第三乐章,谐谑曲,活泼的快板。该乐章打破传统谐谑曲的轻快格局,规模宏大如独立交响诗。主部主题粗犷豪迈,三声中部则以木管奏出兰德勒舞曲风格旋律,乡土气息浓郁。乐曲节奏动力充沛,贝多芬式的强劲力度与舒伯特式的舞蹈性完美融合。舒伯特一生被疾病、贫困和缺乏认可所困扰。他的艺术歌曲如《魔王》《冬之旅》等充满了绝望与死亡的阴影。然而,《第九交响曲》却呈现出一种一种超越了个人痛苦的、近乎神性的喜悦与壮美。这不是“战胜”苦难,而是“超越”苦难。贝多芬的胜利是经过斗争赢得的,而舒伯特的“第九”音乐中很少有咬牙切齿的斗争,更多的是对自然之美、对精神彼岸的凝视与沉醉。终乐章的狂欢,不是凯旋的号角,而是灵魂在浩瀚宇宙中翱翔的狂喜。这部作品,是舒伯特在生命尽头献给世界的终极礼赞。#古典音乐#音乐分享#交响乐
00:00 / 1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