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秘笈(通用养护说明仅供参考) 1、植物浇水量和间隔时间受花卉种类,植株大小,生长发育时期,气候(温度、光照、水分),土壤条件,花盆大小,放置地点的通风、光线条件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喜湿花卉应勤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喜干旱花卉宜少浇水,宁干勿湿;草本花卉含水量大,蒸腾快,浇水量比本木花卉要多、要勤。生长旺季(多指春夏)多浇水,休眠期少浇水,苗大盆小勤浇水,天热勤浇,天冷少浇,旱天勤浇,阴天少浇,光线好勤浇,光线差少浇,同种植物,塑料盆的比瓷盆的浇水要勤。 2、若水份供应不足,叶片及叶柄皱缩下垂,花卉出现萎缩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需要马上补水,但植物若长期浇水过多而积水,则会造成烂根,落叶,甚至死亡。 3、绝大部分植物浇水原则:见干见湿,浇则浇透。浇透的标准:沿着根部四周慢慢浇水,直到土壤完全吸收水分,多余的水渗透到托盘上,托盘里的水一定要清理掉。 4、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一些喜水植物,尤其是小盆栽的开花植物,很容易出现脱水现象,如叶片打焉,没精神,及时浇水后可慢慢恢复。当植物已经缺水,叶片萎焉时切记不要再放置在阳光下,否则会加速其枯萎的速度,应将植物移至阴凉通风处浇透水,待其恢复正常后再移至阳光下正常养护。缺水严重时,喜水的小盆栽可将盆底没入水中浸泡10-30分钟不等,待植物恢复在正常后拿出,然后放于通风阴凉处,等到其慢慢恢复后再放在阳光下正常养护(浸泡法一般对于室外小植物有效,不可随意使用此方法哦)。 5、植物浇水没有固定的浇水周期,要根据环境情况灵活掌握,以下植物浇水周期仅供参考,具体应根据养护环境进行调整。关于修剪、施肥和病虫防治等更多养护知识请联系绿丛园艺师。#植物养护技巧 #植物花卉盆栽 #绿植养护 #绿植养不活 #武汉绿植店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徐伟忠5天前
植物工厂的发展演进与核心技术突破 植物工厂的发展历程,是从“顺境种植”到“逆境调控”、从“单一功能”到“系统融合”的技术革新史。其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丹麦的气候室,最初用于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规律,比如研究北极低温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后来逐步转型为作物栽培设施。早期植物工厂存在认知误区——过度追求温光气热“最佳顺境”,虽能提升产量,但培育的作物口感差、药用成分含量低,比如常规植物工厂种植的人参,皂苷含量仅为野生人参的1/3。 如今,逆境调控成为植物工厂品质提升的关键技术。研究发现,适度逆境刺激可促进作物次生代谢:对人参进行15-20天的5℃低温处理,皂苷含量提升40%;给三七照射每天2小时的UV-B紫外线,皂苷类物质增加35%;甚至通过控制水分胁迫,让生菜的维生素C含量提高25%。目前国内头部植物工厂如四维生态,已建立“顺境培育+逆境提质”的双阶段模式,在作物生长前期保障养分积累,后期通过低温、紫外等逆境调控提升品质。 装备与能源技术突破则解决了植物工厂“高投资、高能耗”难题。在装备方面,托盘机器人替代人工移栽,效率提升8倍;升降式种植架充分利用空间,土地利用率达传统种植的5倍;AI视觉系统可实时监测作物病虫害,准确率超95%。能源领域,光纤导光技术逐步落地——通过向日葵式聚光器收集太阳光,经光纤导入室内补光,较全LED照明能耗降低60%;部分植物工厂还配套光伏发电系统,白天用光伏电驱动设备,夜间利用谷电储能,进一步降低能耗成本。 多气候带模拟是植物工厂的新方向。通过分区设置不同环境,实现作物生长周期加速:人参传统种植需10年,在植物工厂中,先在25℃环境培育4个月,再转入5℃冷库休眠2个月,循环3次即可收获,周期缩短至2年;草莓通过“20℃营养生长+15℃花芽分化”的分区调控,全年可收获6茬,较露天种植增产3倍。这些技术突破,让植物工厂从“小众实验”走向“规模化应用”,目前国内植物工厂已能稳定种植草莓、人参、金线莲等20余种高附加值作物。#徐伟忠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4: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