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写《我的家人》,是不是经常踩这两个坑? ✅1.特点大杂烩: 一会儿写外貌,一会儿写性格,一会儿又讲爱好——所有特点一哄而上,反倒让人记不住。 ✅ 2.证据不充分:写“爸爸很勇敢、妈妈很温柔”,听起来感人,确没有证据证明!😅 📌 今天教你两招作文避坑秘计👇 ✨【第一招:挂一漏万,锁定“最特别的那个点”】 抓住他“最鲜明的习惯、语言或互动”,像给家人贴上“专属标签”。 比如写“爷爷是零食收藏家”,不是夸他爱我,而是写: “每次来我家,爷爷都从外套口袋里掏出压扁的薯片,还说:‘脆着呢,刚买的!’其实我早看见他衣服上沾着薯片渣了。” 是不是立马有画面感? ✨【第二招:有例为证,画面里藏情感】 比如写弟弟:“上次我被同学误会,回家哭了很久,他塞给我一颗破糖,还奶声奶气地说:‘吃了就不苦了’。” 我突然觉得,比糖更甜的是他的样子。 这,就是情感的证据! 🔥【高阶进阶:多人同写,用“家庭场景”一网打尽】 不如写一场“大扫除”,每人一个动作、几句对话—— 姥姥叠袜子像两排逗号,姥爷擦窗能照出人影,我在一边做鬼脸被批评… 不同语气、动作、反应,全家人的性格立马跳出来! 🎯 写《我的家人》,别再流水账,记住一句话: 人物要写“准”,情感得“落地”!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1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7: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
当妈后,我决定用一支笔找回自己 | 书法打卡Day 1 我好像把自己弄丢了。 从成为妈妈的那天起, 我的生活就困在了几十平米里。 每天围着娃、家务打转,镜子里的自己都变得有点陌生。 好像除了是“妈妈”、是“妻子”,却很少再是“我自己”。 没有社交,懒得打扮,日复一日的琐碎…… 那种与外界断联的焦虑,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吧。 所以,我必须做点什么,把自己找回来。 在想了100件可能做的事后,我最终选择拿起了毛笔。 为什么是书法? 1. 时间自由:当妈的时间都是碎片,但练字不挑。孩子睡后的15分钟,就是我的静心时光。 2. 修心养性:它真的能让我静下来。心里烦闷的时候,一笔一划写下去,感觉整个人都被抚平了。 3. 期待惊喜:幻想未来某天,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光是想想就超开心! 当然也会怕自己三分钟热度,毕竟带娃已经很累了。 所以,我决定来这里打卡! 让姐妹们的目光成为我坚持下去的监督。 也恳请懂书法的朋友能指点一二,我的方法肯定还有很多不足。 关于这个视频: 这是我从零开始学书法的第一个视频, 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学习剪辑。 短短几分钟,我用零零碎碎的好几天才完成。 走一步,卡一壳。 但我知道,万事开头难。 字练多了,手就稳了; 视频拍多了,自然就熟了。 虽然现在一切都很笨拙,但这是我为自己迈出的,最勇敢的一步! 如果你也正处在迷茫和焦虑里, 别再空想了,我们一起行动吧! 哪怕从一件小事开始, 一起去找到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 #学习知识 #书法爱好者 #书法日常 #书法抖起来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