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25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8
《乞巧》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赏析 带译文 《乞巧》学习笔记 一、诗歌基本信息 诗题:乞巧 朝代:唐代 作者:林杰 体裁:七言绝句 主题:描写七夕节民间乞巧的盛况,表达对巧艺与幸福的向往。 原文: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二、作者简介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自幼聪慧,六岁能赋诗,书法、棋艺皆精,惜天不假年,十七岁早逝。《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乞巧》为其代表作。诗中融神话传说与民间习俗于一体,语言浅白而意境深远。 三、句子的分析与重点赏析 1.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关键词解析: “碧霄”:指浩瀚青天,烘托七夕夜空的辽阔神秘。 “渡河桥”:化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赋予节日浪漫色彩。 赏析: 以神话开篇,虚实结合。首句点明时间与仰望星空的节日动作;次句借传说引发联想,既呼应民俗传统,又为后文乞巧活动铺垫情感基调。 2.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关键词解析: “乞巧”:指向织女祈求巧艺,唐宋盛行的七夕习俗,如对月穿针、浮针验巧等。 “几万条”:虚指数量之多,凸显节日参与之广与祈愿之诚。 赏析: 后两句聚焦人间场景,从“家家”到“几万条”,由点及面展现全民参与的盛况。诗人未直写具体心愿,却以“红丝穿尽”的意象留白,引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遐想。 四、整体赏析 结构特色: 天上人间交织:前两句写神话中的鹊桥相会,后两句写人间的乞巧活动,形成“神话—现实”的呼应,增强节日氛围的立体感。 以小见大:通过“穿红丝”的细节,折射出古代女性对心灵手巧的追求,隐含对幸福婚姻的期许。 文化意蕴: 民俗与诗意的融合:诗中“乞巧”不仅是技艺的祈求,更承载着对爱情圆满、生活顺遂的集体愿望。 神话的现实转化:牛郎织女传说从悲剧爱情转化为祈福的象征,体现民间文化对传统故事的创造性解读。 #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 #和抖音一起学古诗 #古诗词 #乞巧节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2
00:00 / 05: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50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0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