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
#古诗词#每日分享 #每天进步一点 #自我成长 #读书分享 兰桂本心,守志不阿——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赏析 《感遇十二首·其一》是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期间的代表作,以兰桂为喻,托物言志,将政治失意后的坚守与愤懑熔铸于清雅诗句中,成为唐诗中咏物言志的典范。 创作背景:忠而被贬的孤愤之作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彼时唐玄宗怠于政事,宠信李林甫等奸佞,朝政日趋黑暗。张九龄身为前宰相,因正直敢言、反对奸邪而遭谗谤排挤,最终被贬荆州。这位"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的贤臣,将满腔孤愤与坚守寄托于《感遇》组诗,此篇便是其中的开篇佳作。 诗句解析:托物言志的层层递进 全诗以五言古风形制,借兰桂意象完成情感与主旨的铺展: - 开篇起兴:兰桂的时令之美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以工整偶句勾勒意象 :春兰枝叶繁茂、生机勃发,秋桂皎洁芬芳、清雅脱俗。"葳蕤"与"皎洁"二词精准点出草木特质,既写自然之美,更暗喻君子品格——如兰桂顺应时令般,诗人的高洁本是天性使然。 - 承续铺陈:生机的自然本真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紧承前文,赞兰桂的蓬勃生机让春秋成为"佳节"。这里的"自尔"尤为关键,强调草木的美好源于自身本性,而非依赖外界认可,为后文主旨埋下伏笔。 - 转折入情:知遇的虚妄之叹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中,诗人以"林栖者"自比山林隐士,暗指自己遭贬后的境遇。"闻风相悦"看似写世人欣赏兰桂,实则暗含讽刺——世间所谓的"赏识"多是慕其声名,并非真懂其内在品格,流露对世态浅薄的感慨。 - 卒章显志:本心的坚守之誓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为全诗警策句,直抒胸臆:兰桂散发芬芳是天性使然,岂会求"美人"(喻指权贵)采摘赏识?这既是对"不为功名媚俗"的自我剖白,更是对奸佞当道、贤才遭弃的无声抗争。 这首诗之所以能入选《唐诗三百首》开篇,不仅因语言清雅、意象鲜明,更因它道出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底色——无论境遇顺逆,始终坚守品格与本心的傲骨。正如兰桂历经春秋仍保其质,张九龄用诗句证明:真正的高洁,从不需要依附他人的"折取"来证明价值。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