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品牌符号别再做“鸡肋”!学会这个公式,一年复刻麦当劳“M”效应 不少餐饮品牌都曾投入心力设计品牌符号,然而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要么使用不当,要么沦为摆设,远未达到麦当劳“M”符号那样的影响力。据估算,仅“M”这一符号就为麦当劳贡献了约30%的销量,而大多数餐饮符号却近乎毫无价值,问题根源在于缺少一套有效的“符号势能复利公式”。 该公式为:符号势能 = 符号 ×(聚焦 × 放大 × 重复 × 媒介)^ 时间。其核心在于“复利效应”:四个变量相互协同,再通过时间实现指数级放大,从而将普通符号打造成如麦当劳“M”般的品牌资产,持续拉动销售。 要让公式生效,关键在于落实以下四个变量: 一、聚焦 符号设计完成后,切忌添加多余元素,例如花边、吉祥物或复杂标语。这些会分散消费者注意力,削弱符号的记忆强度。品牌传播中,“少即是多”——越聚焦,越容易被记住。 二、放大 符号的首要任务是被看见。只有放大呈现,才能让顾客迅速捕捉,形成类似条件反射的认知关联。许多品牌常把符号缩小置于门头,导致其难以引人注意。麦当劳则反其道而行:只要空间允许,就将“M”最大化展示,即使受客观限制,也会在橱窗等位置大篇幅呈现。营销中经典的AIDA模型第一步即为“注意”,没有注意,便没有后续的购买行为。 三、重复 符号不能仅出现在门头,而应在门店内外所有可能的触点重复曝光。顾客视角多样,多场景覆盖能确保符号无处不在。同时,符号也应贯穿于各类宣传物料,尤其是被称为“移动广告”的外卖包装,避免浪费每天流动于城市中的传播机会。 四、媒介 符号的传播广度取决于媒介覆盖范围。除门头、橱窗、外卖袋外,打包盒、餐巾纸、员工工服、周边指引牌等都应成为符号载体。多渠道覆盖可强化顾客在消费全流程中的符号记忆,加深认知。 现实中,许多品牌或执行出错——符号冗余、尺寸过小、媒介单一;或干脆放弃执行。这会导致符号势能公式产生负向结果:前期投入付诸东流,符号价值无法积累。 餐饮品牌符号从“鸡肋”转为“利器”并非难事。只要掌握“符号势能复利公式”,贯彻聚焦、放大、重复、媒介四大要素,并给予至少一年的持续沉淀,你的品牌符号也有机会如麦当劳“M”一般,成为触发消费决策的关键信号,为品牌增长持续赋能。
00:00 / 06: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13: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5: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