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94
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60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7: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5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5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9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77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零陵旧地,排龙山乡的脉络里,藏着一处地标——秀毓塘村的馒头山。这方石头山算不上巍峨,却凭着一身嶙峋风骨,成了方圆几里的“天然灯塔”。它是乡人的坐标,是归途的信标,更是藏着故事与烟火的秘境。 儿时随大人往古城零陵去,归程总循着湘桂古道的辙痕。脚底板磨得发疼时,便会听见大人指着远方:“瞧,馒头山上那两棵树,看见了就快到家了。”顺着指尖望去,黛色山影间,两棵大树像撑开的两把绿伞,稳稳立在山巅。那一刻,浑身的疲惫都被“到家”的欢喜冲散,跟着大人哼起不成调的乡野小调,脚步也轻快起来,目光始终追着那抹绿意,仿佛它能牵引着脚步,一步步跨进熟悉的柴门。后来才知,天气晴好时站在山顶,竟能望见零陵城里的东风大桥,想来那时的树,也正望着远方的桥,默默记着归人的路。 山有山的歌谣,就像藏着岁月的密码。老辈人总念着:“馒头山上白云庵,庵里住着观音娘娘;馒头山狮子弹,弹里九十九棵柿花香。”这“狮子弹”,原是馒头山周遭几座石山围出的盆地,像只天然的玉盘,盛着满坑满谷的野生柿树。早年白云庵的尼姑常下山打理这片柿园,山中常年雾霭氤氲,沾着水汽的柿树长得格外繁茂。每到深秋,满树柿子红得像燃着的小灯笼,风一吹,沉甸甸的柿子晃出甜香。那时到白云庵许愿的香客,总能吃上几块大叶塘的柿饼,甜糯里裹着山间的清润,也裹着庵堂的静气。 而馒头山的故事,总绕不开那段降妖护民的传说。远古时,山旁半仙岩里藏着一头巨蟒精,沾了邪祟成了魔,每年总要掀着腥风出洞,祸害山下人畜。村民们凑了粮钱,要在山巅建一座庵堂镇邪。那山峰高得仿佛伸手就能攥住流云,便取名“白云庵”。庵堂落成那日,工匠连夜铸了尊观音像,金衣垂露,净瓶轻托,村民们日日捧香上山,只求一方平安。 许是诚心动了天,数月后的一个月夜,银辉漫过青石板,连虫鸣都透着静谧。突然,半仙岩方向传来震耳蟒吼,腥气瞬间漫了山谷。就在巨蟒尾巴要扫到村口老柿树时,白云庵里的观音像骤然亮起柔光。云端之上,观音身影显现,素手扬动柳枝,白光如剑直刺巨蟒。那妖精僵在半空,轰然跌落山坳,烟尘散后,竟化作一座挺拔的形似馒头的石山,这便是后来人说的“馒头山”。自那以后,白云庵香火日盛,清风拂过山林时,都带着安稳的气息。——文/蒋六元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