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
司空见惯。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刘禹锡,他才华横溢,却因性格耿直、敢于直言,得罪了朝中权贵,多次被贬官到地方任职。一次,刘禹锡被贬为苏州刺史,当地有位名叫李绅的官员,曾担任过“司空”这一官职(唐代司空为高级官职,主管工程建设等事务)。李绅早就听闻刘禹锡的诗名,两人又同为官员,便常常邀请刘禹锡赴宴饮酒,切磋诗文。李绅家境富裕,每次设宴都极为奢华,不仅有珍馐美味,还会请歌女前来演奏乐曲、翩翩起舞,为宴席增添乐趣。刘禹锡起初对这样的排场有些不适,毕竟他平日生活较为简朴。但随着赴宴次数增多,他发现李绅的宴席总是如此,歌女献艺、丝竹之声也成了宴席上的常态。一日,李绅又设盛宴款待刘禹锡。酒过三巡,歌女们再次登场,舞姿曼妙,歌声婉转。刘禹锡望着眼前熟悉的场景,联想到自己仕途的起伏,以及官场中常见的奢靡之风,心中感慨万千,当即提笔写下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这样的歌舞场面,李司空(指李绅)早已看惯,觉得只是平常小事;可我这个苏州刺史却为此感慨不已,愁肠欲断。诗句既点出了李绅日常的奢华生活,也暗含了刘禹锡对官场风气的无奈。后来,人们从“司空见惯浑闲事”这句诗中提炼出“司空见惯”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事或某种现象十分常见,已经让人觉得不新奇了。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7
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24
全同堂3周前
有“七绝圣手”美誉的大诗人#王昌龄,一生仕途坎坷。58岁那年,他被贬后满心疲惫地踏上返回老家的路途,本想就此安稳度日,却没料到在途经亳州时,竟遭亳州刺史闾丘晓无端加害,被一枪捅死。一代诗才猝然陨落,实在令人痛心。 安史之乱的战火席卷大唐后,天下动荡不安,王昌龄的归乡之路本就充满艰险,而闾丘晓的毒手,更是让这位盛唐边塞诗人的命运彻底坠入深渊。关于王昌龄被害的具体缘由,史书上并未留下详细记载,只留下这桩令人扼腕的悲剧,让后人对这位写下“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诗人,多了几分惋惜与慨叹。 此后,唐王朝为平定叛乱,任命张镐为江南节度使,让他统管江淮地区的军务。当时,睢阳之战正打得如火如荼,张巡、许远率领守军苦苦支撑,亳州与睢阳相距不过百余里,本是救援的绝佳据点。于是,张镐下令让闾丘晓出兵驰援睢阳,可闾丘晓却心怀私念,担心出兵后会引叛军南下侵扰亳州,竟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故意拖延行军,迟迟不肯发兵。 等到张镐调集其他援军赶到睢阳时,这座战略要地已被叛军攻破整整三日,张巡、许远等忠勇将士也已壮烈牺牲。世人皆叹,若当时闾丘晓能遵令及时出兵,睢阳或许就不会失陷,无数将士的性命也能得以保全。张镐得知闾丘晓的所作所为后,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将他逮捕,决定以杖刑处死他,既是为战死的张巡、许远报仇,也为含冤而死的王昌龄讨回公道。 临刑前,#闾丘晓 终于慌了神,深知自己罪无可赦,却还想苟活。他竟厚颜无耻地向张镐求饶,声泪俱下地说自己家中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亲无人赡养,下有嗷嗷待哺的婴孩需要照料,乞求张镐看在他家人的份上,饶他一命。张镐听后,冷冷反问:“你当初害死王昌龄时,可曾想过他的亲人谁来抚养?”这句话如利刃般戳中闾丘晓的要害,他顿时哑口无言,只能低头接受自己罪有应得的结局。#历史人物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