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科普一下 #防空警报 #涨知识 今天我们不看枪,来了解一下防空警报。 防空警报,是一种安装在固定地点(如高楼楼顶、电信塔)的高功率电动音响报警器。它的核心功能是在战争或重大灾难来临时,通过发出特定的、极具穿透力的声响信号,向广大民众迅速传递危险信息,督促人们采取紧急防护行动。它是城市民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守护公共安全的一道“听觉防线”。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开始用于轰炸,出现了最早的手摇警报器或简单的汽笛作为空袭预警。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战略轰炸成为常态,各国纷纷在城市中建立电动防空警报网络,形成了相对规范的预警体系。这段历史也让防空警报声与战争的恐怖记忆深深绑定。 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复杂的国际形势,各大中城市都建立了完善的防空警报系统。早期的警报器多依赖人工手动控制,随着技术进步,现已普遍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和集中控制。 防空警报的信号被设计成简单、明确、易于区分的模式。通常分为三种: 预先警报 鸣响方式: 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长3分钟。 含义: 预示敌机或危险物(如导弹)可能来袭。这是在攻击发生前发出的早期预警,旨在提醒民众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迅速进入附近的人防工程或指定避难场所进行隐蔽。这是争取来的宝贵准备时间。 空袭警报 鸣响方式: 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长3分钟。 含义: 表明敌机或危险已经临空,袭击即将发生或正在进行中。这是最紧急、最危险的信号。听到此警报,如果尚未进入掩体,应不顾一切采取就近应急防护措施,如趴倒在低洼处、坚固物体下,切勿随意奔跑或观望。 解除警报 鸣响方式: 连续长鸣3分钟。 含义: 表示空袭或危险已经结束。听到此信号后,人们可以有序地走出掩体,但需保持警惕,注意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并听从指挥参与救援或恢复工作。 记忆口诀: “三长一短是预备,短促连续是临空,一声长鸣是解除”。 在不同城市在特定日期(如全民国防教育日)进行警报试鸣时,可能会依次播放这三种信号,目的是进行国防教育和测试设备,届时会提前发布公告,民众无需惊慌。虽然防空警报因战争而生,但它的用途在和平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公共应急预警工具。 防空警报,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发声装置。它是一种历史的回响,提醒我们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它也是一套现实的保障,在现代城市风险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