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7: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71
00:00 / 05: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7: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24: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8
00:00 / 25: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20
00:00 / 02: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47
#清朝历史讲解 #清朝历史人物 #清朝四大臣是哪四大臣 #清朝四大臣辅政 #四大臣辅政 清朝四大臣辅政 清朝四大臣辅政,是康熙初年顺治帝临终前确立的政治安排,核心为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满洲勋贵,旨在辅佐年幼的康熙帝(即位时仅8岁),确保皇权平稳过渡,存续满洲统治根基。 四位辅臣的出身与立场各有差异,共同构成初期权力平衡。索尼属满洲正黄旗,是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三朝的元老,曾参与平定李自成、对抗南明,因资历最深、忠诚可靠,被推为首席辅臣,但其晚年体弱,对政务掌控力渐弱;苏克萨哈原属正白旗,早年因告发多尔衮获顺治信任,却因旗籍与索尼、鳌拜等人存在矛盾,在辅臣中处于相对孤立的位置;遏必隆出身镶黄旗,是开国功臣额亦都之子,性格怯懦,缺乏主见,常依附于索尼或鳌拜,以保全自身利益;鳌拜为镶黄旗人,以军功起家,早年在攻打明军、平定三藩前驱势力中屡立战功,性格刚愎自用,权力欲极强,是后期打破辅政平衡的关键人物。 辅政初期,四人尚能遵循顺治遗命,以“遵先帝定制,报主知遇”为原则处理政务,推行了一系列稳定局势的措施,如整顿吏治、恢复农业、缓和满汉矛盾等,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清朝统治。但随着时间推移,权力斗争逐渐激化,核心矛盾集中在“旗地调换”问题上——鳌拜为维护镶黄旗利益,坚持将正白旗占据的河北、山东等地良田划归镶黄旗,强行迁移正白旗民众,此举遭到苏克萨哈坚决反对,两人矛盾彻底公开。 索尼病逝后,权力平衡被打破,鳌拜愈发专横,不仅无视康熙帝的意见,还罗织罪名诬陷苏克萨哈,最终将其凌迟处死,独揽辅政大权,甚至在朝堂上呵斥大臣、干预皇位继承相关事务,严重威胁皇权。此时康熙帝已年满14岁,虽按祖制亲政,但实权仍被鳌拜掌控。为夺回权力,康熙帝暗中培养少年侍卫,于康熙八年(1669年)设计将鳌拜擒获,随后公布其30条罪状,将其终身监禁,遏必隆因依附鳌拜被削去爵位,四大臣辅政制度正式终结。 四大臣辅政是清朝初年特殊政治环境的产物,既在皇权真空期起到了稳定统治的作用,也暴露了满洲贵族权力分配的矛盾。这一事件最终推动康熙帝提前亲政,为后续“康乾盛世”的开启扫清了内部障碍,也成为清朝皇权从“贵族共治”向“君主集权”过渡的重要转折点。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16: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
00:00 / 39: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59: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1
00:00 / 48: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28
00:00 / 07: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