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61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99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19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3: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伏生传书 #伏生传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尚书》被称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华夏文明的很多始创性论述就出自此书,第一次出现“礼”,第一次提及统一音律和度量衡,第一次制定历法。唐代王维画的《#伏生授经图》,就记录了《尚书》的传播。画中伏生正在讲的经卷就是《尚书》。《尚书》原有100篇,相传由孔子编纂并作序。伏生返乡掘开墙壁发现尚有28篇保存完好。伏生壁藏《尚书》并将其传播的事迹传到朝廷,汉文帝非常重视,欲召他进朝,但伏生已年愈九十,不能出行。文帝派时任太常掌故之职的晁错到章丘伏生家中,当面授受。伏生年事已高,言语不清,使其女儿羲娥代言,晁错笔录,传授《尚书》28篇,传41篇,这就是用汉代通用文字隶书书写的今文《尚书》。后世称《今文尚书》。西汉鲁恭王刘余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的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既不能读,也无人能解,谓之“逸书”。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有《尚书》而无伏生,人亦不能晓其义,历代学者赞誉伏生为“尚书再造。伏生与他的今文《尚书》对中国儒家经学文化影响至为深远。后世今文经学家将其与汉武帝时的董仲舒相提并论,合称“董伏”。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87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0
00:00 / 06: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