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6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0
00:00 / 1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八个字像烙铁般刻在我的脊梁上。我叫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被后世称为 “卧龙先生”。可他们不知道,这羽扇纶巾的形象背后,是四十七年从未停歇的烽火与叹息。 我生于徐州琅琊阳都,父亲诸葛珪早逝,叔父诸葛玄带着我们兄弟流离至荆州。记得襄阳城外那间草庐,春有桑柘影斜,冬有朔风穿隙。兄长瑾常说我 “终日抱膝长啸”,却不知我在观察蚂蚁如何用树叶渡水 —— 这后来成了木牛流马的灵感来源。(事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建安十二年那个雪夜,玄德公三顾茅庐时,炭盆里爆开的火星正映着他眉间深纹。当他展开那卷手绘的《益州地形图》,我听见命运齿轮咬合的声响。初入新野军营,士兵们窃笑这白面书生,直到我改良的连弩射穿了三百步外的箭靶。 赤壁之战前夜,我在舟中反复擦拭那二十艘草船。东南风起时,周瑜眼角抽搐的肌肉告诉我:这借来的东风终究要还。后来先主崩于白帝城,托孤时的泪滴在诏书上晕开,比成都七月的闷雷更沉重。 建兴六年,我站在祁山隘口看着木牛流马运送粮草。最得意的却是发明 “扎马钉” 那夜 —— 当魏军战马跪倒时,姜维突然明白为何我总在深夜编草鞋。街亭失守的消息传来,军帐地图上渗出的汗渍,比马谡颈血更灼热。 五丈原的秋风吹动七星灯焰,我数着最后一次巡营时铠甲的反光。当年南阳耕读的少年不会想到,最终要亲手写下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 这样的遗表。最后一次抬头看那轮冷月,忽然想起先主说的 “如鱼得水”,原来鱼游得再远,终究离不开水的重量。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5: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