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第三》主要论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针刺理论基础 - 易陈难入:指出针刺道理易讲,但用于临床治病却很难,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 神客关系:解释“神”为正气,“客”为邪气,说明正邪交会于人体,邪气从正气出入孔窍入侵。 针刺手法要点 - 徐疾补泻:阐述针刺精妙在于掌握进针、出针的徐疾,以调节人体血气,还指出粗劣与高明医生在针刺时对气的把握差异。 - 补泻时机:提出“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说明邪气盛时不可补,正气虚时不可泻,强调把握气的状态与补泻时机的重要性。 针刺治疗原则 - 虚实补泻:解释“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等原则,以及不同脉象对应的补泻方法。 - 徐疾补泻再论:进一步说明“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的补泻手法操作及其针下得气的不同表现。 病邪部位与针刺关系 - 邪气分部:论述“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清气在下”的病理机制,说明不同病邪侵袭人体的部位特点。 - 针刺方法:针对邪气在上、浊气在中、病位浅浮等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针刺部位和注意事项,强调针刺深浅要与病位相符。 针刺的其他要点 - 五脏腧穴针刺禁忌:指出取用五脏腧穴泻法不当会导致死亡,取用三阳经脉气泻法不当会使病人难愈,还提及“夺阴者死”“夺阳者狂”。 - 诊断与调气:强调医生要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眼睛、脉象等判断病情,针刺时要专心致志,以及络脉之气与关节的关系等。 - 五脏气绝表现:说明“五脏之气已绝于内”“五脏之气已绝于外”的脉象特征及错误针刺后的后果和病人死亡时的表现。 个人观点,仅供娱乐。身体不适,请去医院就诊。 #黄帝内经 #国学智慧
00:00 / 1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皇帝内经《血气形态篇》实为道家"炼形化气"理论在yi 中的具体展现。气血非单纯物质,乃是阴阳二气在人身之凝聚;形态非固定不变,乃是天地气化在人身之投影。能通此理者,便知《道德经》"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的真谛——通过调节气血形态,使身心回归婴儿般的纯和状态,实现与道合真的至高境界。 一、 六经气血合天地常数 · 太阳经多血少气:如日升月落,阳中有阴(火中含水) · 少阳经少血多气:如晨昏交替,枢转气机(木中生火) · 阳明经多血多气:如日中天,阴阳合明(土居中央) · 太阴经少血多气:如月满则亏,阴中含阳(金中生水) · 少阴经少血多气:如星火点点,君火潜藏(水中含火) · 厥阴经多血少气:如冬尽春生,阴阳交接(木中涵水) 此六经气血配置,暗合天地六气之数,为针刺补泻提供理论依据。 二、 形志苦乐显神形关系 · 形乐志苦者:身形安逸而心神劳损,病在经络(神伤形) · 形苦志乐者:身体劳碌而心神愉悦,病在筋骨(形伤气) · 形志俱苦者:身形疲惫兼心神耗损,病在脏腑(形神俱伤) · 形志俱乐者:身心和谐安康,此为真人境界 此法揭示形神相互影响之深机,为养生提供重要指导。 三、 阴阳形气配属奥秘 · 重阳之人:气盛形盛,如盛夏骄阳(多阳少阴) · 重阴之人:血盛形盛,如严冬寒冰(多阴少阳) · 和调之人:气血匀平,如春秋温和(阴阳和平) 此三类形气配属,决定个体体质特性及发病倾向,为"因人施治"奠定基础。 四、 针刺妙用法天则地 · 多血少气之经:宜浅刺出血,如疏导江河(太阳、厥阴) · 少血多气之经:宜深刺调气,如鼓风助火(少阳、少阴) · 多血多气之经:宜刺血调气,如平衡鼎器(阳明) · 少血多气之经:宜温补气血,如添薪保炉(太阴) 此法将针刺提升至天地气化层面,非通天道者不能尽其妙。 五、 修炼要诀合形气 1. 调形:导引按摩以和气血 2. 调气:呼吸吐纳以通经络 3. 调神:存想观照以安五脏 4. 调食:五味调和以养形气#创作者扶持计划 #国学 #禅意生活 #传统文化 #每日分享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冬粥6天前
《黄帝内经》灵枢第54节天年 灵枢天年问, 黄帝询人生始。 何气筑根基? 何立为楯? 何失而死? 何得而生? 岐伯答曰: 以母为根, 以父为盾, 失神者死, 得神者生也。 帝问神为何? 岐伯曰: 血气已和, 荣卫通达, 五脏成就, 神气舍心, 魂魄俱全, 乃成人也。 帝曰: 人寿夭何异? 或夭或死, 或病长久, 道何在? 岐伯答: 五脏坚固, 血脉调和, 肌肉解利, 皮肤密实, 营卫常行, 呼吸微徐, 气度而行, 六腑化谷, 津液布扬, 皆如其常, 故能长存。 帝问: 百岁而终, 何致如此? 岐伯答: 道长墙高, 基坚不摇, 营卫调畅, 三部三里起, 骨高肉满, 百岁终归。 帝又问: 气盛衰何至? 岐伯答: 十岁血气定, 二十盛,肌肉长, 三十五脏大定, 血满肌坚, 四十六腑盛, 腠理疏,荣华落, 发白斑, 坐而不摇。 五十肝衰, 目不明, 六十心衰, 忧悲起, 血气懈怠, 卧而养。 七十脾虚, 皮肤枯, 八十肺衰, 魄离散, 九十肾虚, 经脉空虚, 百岁五脏虚, 神气散, 形骸终归, 孤寂而终。 帝问: 非长命而死,何如? 岐伯答: 五脏不坚, 道不长, 空外张扬, 喘息疾疾, 基墙薄脆, 血少肉不坚, 风寒中侵, 血气虚衰, 脉不通, 邪乱攻攻, 终至夭折, 寿未终也。 乙巳蛇年九月初一(2025.10.21)#原创作品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7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1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8: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8: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27: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
00:00 / 06: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