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
00:00 / 4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5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4: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原宪问老师什么叫作耻,孔子认为,士大夫应为国作贡献。那些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拿俸禄,国家政治混乱的时候也照样拿俸禄而安享荣华富贵的人,是可耻的。其实,孔子的意思就是告诉人们,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必须始终牢记,从政应该尽到自己的政治责任,对社会有所贡献,为混口饭吃而做官是可耻的。这是讲我们存心,出来为祖国服务,是为什么来干的?是为自己的自私自利吗?自己得到俸禄,还是真正为国家、为人民?是一个公心,还是个私心?如果有私心,就是可耻的。有公心,天下为公,没有自己,这就是真正读书人的志向。所以邦有道就一定要有为,应该出来替国家人民服务。如果是刚好遇到乱世,邦无道,那就要独善其身,就不能再出来。 孔子在这里教他「邦有道,谷」,这是对他的教化。就是你也不能够太左,用我们现在话来讲,该接受俸禄的时候,还是可以接受的,邦有道的时候,可以接受。你看,孔子他自己也接受俸禄,你就不要还特别的修苦行,一定要不要,这个就有点偏左,不符合中道。你自己内心里面,确实没有名闻利养,可是你要想想,能不能带动这个社会的风尚?如果是每个人都像你这样学,那谁还能够为国家出力?大家都不敢出力了,好像为国家出力还要接受俸禄,这很可耻,所以那些有志之士都不敢出来。邦有道的时候,没有能人,那对国家就是损害。所以,你看孔子他行为很中庸,他不偏于二边。原宪毕竟他的境界没有孔子高,他偏在苦行这一边了。 原宪在这里他问得非常的具体,把这四种烦恼,「克、伐、怨、欲」,好胜、自夸、怨恨、贪欲,把他四样烦恼放下,这属不属于仁?这四种,实际上就是贪瞋痴慢。欲就是贪;怨就是瞋;伐,自夸,那是慢;克,这是好胜,好胜也属于贪,也属于瞋,也属于慢,总的来说就是痴,这里头就是佛法里讲的见思烦恼里面的思烦恼。把这个烦恼要是能放得下,这算不算是仁?这是原宪的问题。 『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这个难就是难得,你能做到不好胜、不自夸、不怨恨、不贪欲,这就很难得了。但是,是不是仁,我就不知道了。,孔子不承认这就是仁。为什么?仁的境界比这个高。如果你有克伐怨欲,你肯定不是仁。但是,你只是断了克伐怨欲,你还不一定是仁,你没到那个境界,这是最基础的。就是说这是良知底线,这是人的底线。满足了底线,还未必是真正达到仁。仁,你还要更一层楼。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夫子所说仁的境界是很高的。#每天进步一点 #论语 #国学文化 #国学智慧 #传承文化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