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笑田2周前
《桃夭》这是一首祝贺新娘的诗。诗人看见农村春天柔嫩的桃枝和鲜艳的桃花,联想到新娘的年轻貌美。“之子于归”点明祝贺新娘的诗旨,末句则致以劝勉之意,其性质就好像旧时的“催妆词”。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新妇的要求和人民生活的片段。 这首诗以咏物见长,如“夭夭”描写桃树少盛的形态,“灼灼”形容桃花盛开的艳丽,体物之工,古今称颂。这确是一首“美嫁娶及时”之诗。咏桃树和桃花在春光中的娇艳之状,紧接着写芳龄女郎的婚嫁,正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后人在诗文中形容少女的姿色,常借自然景物为喻,如杏面、柳眉、樱唇、梨涡、玉笋、春葱、金莲、柳腰等。 注释: 章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夭夭:桃树少壮茂盛的样子。 灼灼:桃花鲜艳盛开的样子。 华:花。 之子:这位姑娘,指新娘。 于归:古代女子出嫁称为于归,是往归夫家的意思。 宜:善的意思。诗中说宜其室家,宜其家人,都是说善处其室家与家人。 室家:指配偶、夫妻。孟子:“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这句是祝愿新娘善处她的夫妻关系。 这里用象征的手法,以桃花起兴,既表嫁娶时,又表之子的韶华。 章二: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蕡:颜色斑驳的样子。桃实将熟,其实斑然。 家室:即室家。 花繁果就多,预祝新娘生儿育女,为家庭带来兴旺。 章三: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蓁蓁:树叶茂盛的样子。 家人:指夫家众人。 桃先开花,后长叶。预祝新娘婚后的顺遂,给家族带来福荫。 诗是热烈而火爆的,灿灿的鲜花和红巾翠袖的新人相映照,是多么吉庆的光景! 灿灿桃花,以喻新娘的适龄风华;斑斑其实、蓁蓁其叶,则预祝新人在未来的日子里为家庭带来吉祥,福禄成荫,子女满堂。诗人这种花盛子多的赞美和祝福,反映的不仅是当时的观念,亦是一个民族多少年都能打动人心的婚姻理想。惟其如此,在诗人的眼里和笔下,“之子于归”的事件,才幻化为一幅美丽的人生景观。 诗用夭夭之桃来兴寄对婚嫁之事的礼赞,显示出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体味。桃花的灼灼,占一春之先,而且桃未有叶而先开花;花之盛既可见果之丰,又可见叶之蓁。没有什么比用桃花引喻新娘更富韵味的了,因为它喻示的含义是多重的。枯黄的冬季结束之际,桃花盛开,诗实际是在以此来赞美新娘的钟灵之气、毓秀之质。桃花取兴,实际上在赞美“之子”的勃勃生命力。#国学 #诗情画意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