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4: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瑜🕊1周前
#历史 #传统文化 《资治通鉴》。它是由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之一。 大主编司马光,组建了一个强大的学术团队,包括刘攽、刘恕、范祖禹等专家,分工协作,历时19年才完成。 “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从古到今,“鉴”是镜子。合起来就是“一本帮助治理国家、贯通古今的镜子”。其目的在于为统治者提供历史经验教训。 它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 这部编年体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来记载历史事件。这与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不同。 全书共294卷,约300万字,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但核心是政治和军事斗争。 它主要讲述了16个朝代的兴衰: · 周纪(5卷) · 秦纪(3卷) · 汉纪(60卷) · 魏纪(10卷) · 晋纪(40卷) · 宋纪(16卷) · 齐纪(10卷) · 梁纪(22卷) · 陈纪(10卷) · 隋纪(8卷) · 唐纪(81卷) · 后梁纪(6卷) · 后唐纪(8卷) · 后晋纪(6卷) · 后汉纪(4卷) · 后周纪(5卷) ·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是全书的灵魂。司马光不仅仅是在记录历史,更是在进行深刻的政治分析。他通过“臣光曰”的形式,直接发表对历史事件的评论,总结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 · 史料严谨,考据精详:司马光团队对大量史料进行了严格的比较、考证和筛选,去芜存菁,最终编成。他们编修的原始资料长编,比《资治通鉴》本身要多出数倍。 虽然他是一部史书,但文笔生动,叙事清晰,尤其擅长描写战争和人物,许多篇章(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是文学名篇。他清晰地展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同时期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让人对历史发展的脉络有宏观的把握。 司马光的点评是其思想的精华,例如: · 在开篇记载“三家分晋”时,他着重论述了 “礼” 的重要性,认为天子周威烈王分封韩、赵、魏为诸侯是破坏礼制,是导致天下大乱的根源。 · 在评价汉武帝时,他既肯定其雄才大略,也批评其“穷奢极欲、繁刑重敛”,认为他与秦始皇相似,但之所以没有亡国,是因为“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 · 对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记载和评论,体现了他对君权继承和伦理道德的复杂看法。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
00:00 / 04: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