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4: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67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17
00:00 / 05: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2
00:00 / 05: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剩余价值生产的自然基础和历史前提3-《资本论》1卷14章3节 资本主义生产一旦成为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并且工作日保持一定长度的情况下,剩余劳动量随劳动的自然条件,特别是随土壤的肥力而变化。但绝不能反过来说,最肥沃的土壤最适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不是土壤的绝对肥力,而是它的差异性和它的自然产品的多样性,形成社会分工的自然基础,并且通过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他们自己的需要、能力、劳动资料和劳动方式趋于多样化。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以便经济地加以利用,这种必要性在产业史上起着最有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自然条件始终只提供剩余劳动的可能性,从而只提供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可能性,而绝不能提供它的现实性。劳动的不同的自然条件使同一劳动量在不同的国家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量,因而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使得必要劳动时间各不相同。这些自然条件只作为自然界限对剩余劳动发生影响,就是说,它们只确定开始为别人劳动的起点。产业越进步,这一自然界限就越退缩。 假定面包采伐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全部需要,每周需要劳动12小时。良好的自然条件直接给予他的,是许多闲暇时间。要他把这些闲暇时间用于为自己生产,需要一系列的历史条件;要他把这些时间用于为别人从事剩余劳动,需要外部的强制。如果那里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也许每周就得劳动6天。良好的自然条件并不说明,为什么他现在每周要劳动6天,或者为什么他要提供5天的剩余劳动。它只是说明,为什么他的必要劳动时间限于每周1天。但是,他的剩余产品无论如何不是来自人类劳动的某种天生的神秘性质。 同历史地发展起来的社会劳动生产力一样,受自然制约的劳动生产力也表现为合并劳动的资本的生产力。
00:00 / 04: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5: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