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2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7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9: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00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1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無盡1天前
曹雪芹精心塑造的主人公贾雨村,其经历如同一根丝线,串联起《红楼梦》中众多人物与家族。他的名字“贾雨村”(假语存)便暗示了其作为“假语”叙事载体的角色。 故事从他流落到姑苏的甄士隐(真事隐)家开始,得到了上京赶考的第一桶金后,从此步入仕途,高中进士、官封知府、迎娶娇妾。然而好景不长,被革职后,他再度流落到甄家,不过那是金陵的甄府。在教授甄宝玉不得志后,他转而成为林黛玉的老师,并借此契机接近贾府,重返政治舞台。 在应天府尹任上,贾雨村审理薛蟠打死冯渊一案。本想伸张正义的他,却被一张“护官符”震慑,最终审时度势,徇私枉法放走了凶犯。这次抉择成为他人生的分水岭,此后他越发投机钻营,官至大司马,参赞朝政。 为了前程,贾雨村彻底背弃了恩人甄士隐(对英莲见死不救),也抛弃了为官的道德底线。最终,他沦为在官场沉浮、与贾府互相利用,并在贾府败落时很可能“落井下石”的典型官僚。 贾雨村也是“正邪两赋”论的化身。他从满腹经纶的才子堕落至此,其人生轨迹深刻揭示了封建官场与世俗名利对人性的腐蚀。 作为故事的线索,他送林黛玉入贾府,促成了“木石前盟”的人间相见;他放走薛蟠,使薛宝钗得以进京,引出“金玉良缘”。而他与贾宝玉的关系尤为耐人寻味:贾宝玉极度厌恶贾雨村这类“禄蠹”,每次被迫相见都极不情愿;贾雨村却总想见识这位“来历不小”的公子。 贾雨村代表了世俗认可的“正途”——读书、科举、做官、光宗耀祖;贾宝玉则代表了背离主流的“异端”——厌恶仕途经济,追求个性与真情。通过贾雨村这个被社会同化、变质的“成功者”,曹雪芹反而更有力地衬托出贾宝玉作为“失败者”的纯洁性与反抗性。 贾雨村不仅是宝玉的对照,也是甄士隐的“镜像”。甄士隐从一场大梦中“解”了,出家而去,走向超脱;而贾雨村则在同一场人间大梦中“迷”了,在功名利禄中愈陷愈深。一“甄”一“贾”,一“解”一“迷”,构成了人生道路的终极悖论。 总而言之,贾雨村绝不仅是简单的线索人物或反派。他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角色,是曹雪芹用以编织故事网络、揭露社会黑暗、探讨核心主题并进行人物对比批判的重要艺术工具。他的个人史,就是一部微缩的“官场现形记”与“人性堕落史”,与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共同构成了《红楼梦》这座宏大建筑的坚实基座。 “女娲补天已荒唐,更向荒唐演大荒。” 这诗句揭示了对已然崩塌的社会体系作最后支撑的荒唐。 #尽说红楼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