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等你》 《七绝·等你》 文/天宇 独倚幽轩望断空,长亭日暮意朦胧。 君踪未见愁千缕,伫立残云待晓风。 **内容解析(逐句)** 1. **“独倚幽轩望断空”** - “独倚”开篇即定格孤独身影,主体与环境的疏离感跃然纸上;“幽轩”指静谧的小窗或亭台,暗示封闭空间内的沉思状态;“望断空”三字极具张力——目光穿透虚空仍无所获,既写视觉极限,亦喻心理落寞至极。此句以动作带出情绪基调,奠定全诗苍茫底色。 2. **“长亭日暮意朦胧”** - 转入典型意象群:古道边的送别之所(长亭)、黄昏时分的自然光线衰减(日暮),共同构成模糊不清的画面。“意朦胧”双关物理光影与内心迷茫,将外在景致与内在心境浑融一体,强化了时间流逝而期待无果的矛盾感。 3. **“君踪未见愁千缕”** - 由景及情的关键转折。“君踪”承载着对特定对象的寻觅渴望,“未见”二字陡转直下,失望情绪喷涌而出;“愁千缕”以量化修辞具象化抽象愁思,似可见丝丝缕缕缠绕心头,使无形之痛变得可触可感。此联承上启下,完成从环境描写到心理刻画的自然过渡。 4. **“伫立残云待晓风”** - 结句升华意境:主人公长久站立于残存晚霞之中,迎候破晓前的清风。残云象征希望尚存却微弱渺茫,晓风则暗喻新一天的到来与转机可能。动静结合间,既有当下坚持的姿态,又隐含对未来的信念,形成哀而不伤的审美张力。 **作品立意** 该诗超越单纯的男女情爱范畴,可解读为对理想、信念或人生目标的执着追求。通过古典诗词常用的比兴手法,将个人微观情感投射至宏观生命体验层面。其核心价值在于展现人类共通的精神特质——即便面对不确定性与漫长等待,仍保持尊严与韧性。尾联“待晓风”尤为精妙,既承认现实的困境(残云),又怀抱乐观预期(晓风),体现中华文化中“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智慧哲思。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兢兢1年前
林黛玉 看着林黛玉,我总觉得心疼。 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怜悯,好像也不只是对书中人物的同情,那心疼是切身的悲悯,仿佛我的心疼我自己,好像我就是她,我就是林黛玉。 我总觉得我和黛玉有过邂逅,我是见过她的,不只是在书中和电视剧里。 语文课老师讲红楼梦,课堂很活跃,可我总觉得周围很静,大概是我的心沉静着,沉浸在关于林黛玉的一切里。 我总觉得她经历的那些我经历过,那是我的故事。就好像——她是前世的我。 周围人提起“黛玉”,我总觉得是在说我,可能是因为从很小的时候就有人说过我和87版《红楼梦》里的黛玉长得像,我挺开心,我知道林黛玉聪明又漂亮,可我妈妈听了不高兴,摇摇头说:“不像不像,林黛玉太悲惨了,我们暄暄不像,不像。” 没有哪一个母亲希望自己宝贝的女儿有和“林黛玉一样”相似的经历:至亲亡故、背井离乡、寄人篱下、疾病缠身、终日以泪洗面,最后相爱之人近在眼前而不可得,焚诗绝稿、撒手人寰——是啊,太惨了。 我理解母亲的心,但我真的喜欢黛玉。 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最完美的女性角色。她天真率直,不像宝钗那样圆滑世故;她敢爱敢恨,林怼怼不爽了从来不憋着;她才华卓绝,潇湘妃子写诗的功力是出了名的;她心思单纯,从前因为吃醋和宝钗不对付,宝钗和她道歉她听了觉得有道理,立马就说“好姐姐,原是我错了,误会了你”;她热爱自由,和宝玉一起偷读禁书《西厢记》向往书里浪漫的爱情;她追求平等,香菱想学作诗向她求教,黛玉没有因为她身份低而糊弄,也没有拿“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空话来搪塞,她教得很细致,让香菱学得很好;她心怀悲悯,枯叶落花都能引起她的伤感,埋葬落花,给他们一个归处……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我爱黛玉, 总能在她身上找到一种熟悉的感觉。 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姑且称作缘分吧。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月窟神仙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 天尽头,何处 有香丘?#林黛玉 #87版红楼梦 #再梦红楼 #黛玉 #红楼梦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