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闻鸡起舞 #成语故事 #历史故事 祖逖,晋朝人,自幼丧父,有兄弟六人,都很有才干。祖逖为人仗义,慷慨大方。他十分同情群众,注意民间疾苦,经常以兄长的名义,把家里收取的大量租谷织物,散发给贫困之家,因而受到乡邻们的称赞和敬重。 祖逖生活的年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社会上各种矛盾交织:如少数民族和西晋政权的矛盾,统治阶层内部王室成员之间的矛盾以及西晋的地主阶层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残酷剥削等。祖逖为日益深重的社会危机感到忧虑,就产生了“救民于水火”的大志。他有一个好友——刘琨,二人都有报国之心,意气相投,常常共枕同眠。他们常常谈论的都是些建功立业,扫平天下的事情。 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一直在想,怎样才能练出本领,实现自己救民报国的大志呢?到了半夜,他听到鸡的叫声,受到启发,决心今后奋发图强,抓紧时间,练一身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于是,他推醒刘琨。刘琨起来揉揉眼睛,问是怎么回事。祖逖说:“你听听,这是鸡叫的声音,它在催我们起床了。”两人起床后来到院子里,手执长剑,在皎洁的月光下认真地舞起剑来。从此以后,无论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也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他俩勤学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好武艺。 后来,西晋中央政府被北方的少数民族所逼,迁入南方的建康(今南京),称为东晋。在东晋政府的支持下,祖逖开始率兵北伐,收复失地,并且取得很大的胜利。由于操劳过度,积劳成疾,祖逖最终病死了。死后百姓痛哭失声,为他立祠。他“闻鸡起舞”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 【出处】 成语“闻鸡起舞”出自《晋书·祖逖传》:“(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原意是听到鸡鸣,就起床练武。比喻有志向的人及时奋发自励。
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0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90
00:00 / 05: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6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祖逖北伐 家人们!古代爱国战神有多燃?祖逖没钱没兵,仅凭一腔热血渡江北伐,收复中原半壁江山,“中流击楫” 的誓言,至今听着都让人热血沸腾! 西晋亡了之后,东晋朝廷躲在江南享乐,根本不管北方百姓被少数民族欺负。祖逖看着家乡沦陷,心里急得不行,跟好友刘琨约定:“以后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咱们一定要收复中原!” 这就是 “闻鸡起舞” 的由来! 后来祖逖主动向皇帝请战北伐,可朝廷只给了他一点粮饷,连正规军都没派 —— 意思很明显:“你自己折腾去吧,我们不指望你能成。” 但祖逖没放弃,带着几百个愿意跟他干的乡亲,坐着船渡江北上。 船行到长江中间,祖逖拿起船桨狠狠敲着船舷,大声发誓:“我祖逖今天渡江,如果不能收复中原,就像这大江一样,一去不返!” 在场的人都被他的壮志打动,个个摩拳擦掌! 到了北方,祖逖一边招募逃荒的百姓当兵,一边跟当地的坞堡结盟,还特别体恤士兵和百姓 —— 军队从不抢粮,还帮百姓种地,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干。就这么着,一支 “草根北伐军” 慢慢壮大,先后打败了石勒的大军,把黄河以南的土地全收了回来,让北方的百姓终于能安稳过日子。 可惜后来朝廷怕祖逖势力太大,处处猜忌、不给后援,祖逖忧愤成疾,没多久就去世了。但他 “中流击楫” 的壮志,还有 “闻鸡起舞” 的坚持,永远刻在了历史上!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爱国,不是嘴上喊口号,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守!祖逖没兵没权,却凭着一腔热血硬刚乱世,他的精神,值得所有人敬佩! 你觉得祖逖最让人佩服的地方是什么?如果朝廷全力支持,他能收复整个中原吗?评论区聊聊!关注我,下期扒一扒 “闻鸡起舞” 的好友刘琨,后来结局怎么样~ #祖逖北伐 #中流击楫 #闻鸡起舞 #爱国精神 #历史冷知识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