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7: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70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7: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原子核电荷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发展历程 1789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已知的33种元素分组,形成世界上第一张有关元素的分类表格。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总结发表第一代元素周期表。此后不断有人提出各种类型周期表不下170余种,逐渐演变成现代的元素周期表。 结构特点 - 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逐渐递增,元素数目的不同,又细分了特短周期、短周期、长周期、特长周期。 - 族: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列,除左数第8、9、10三个纵列合称第Ⅷ族外,其余15个纵列,每一列为一族,包括7个主族、7个副族、1个零族。 - 区:根据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构型或电子最后进入的亚层可把周期系划分成5个区域,分别为s区、p区、d区、ds区、f区。 元素分类 - 金属元素:具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金属特性,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一般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中间部分。 - 非金属元素:一般不具备金属的典型特性,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位于周期表的右侧。 - 半金属元素:这类元素的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具有一些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如硼、硅、锗等,通常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 周期性规律 -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 化合价: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不包括副族元素),最高化合价从+1到+7递变,最低负化合价自IVA到VIIA从-4到-1递变;同族中,每种元素有相同的最高正化合价和相同的最低负化合价。 - 原子半径:同周期中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但长周期中部d区各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半径减小较慢;副族元素中,原子半径增加的规律与主族元素一样,但是第五到第六周期同族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相近。 - 电离能:同一周期从左至右,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 电子亲和能:一般来说,同一周期从左至右,电子亲和能逐渐增大,同一族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逐渐减小。 应用领域 - 化学研究:帮助化学家预测元素的性质、反应活性和化学行为,指导新化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