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1
道家与佛教 道士与和尚的对话 山间路上,一道一僧迎面相逢,互不相识,相互问讯。擦肩过后,僧停步转身。 僧问:道大佛大?道高佛高? 道长答:你把他们叫来我给你量量。 僧问:不可以声色见如来,我怎能把佛叫来? 道长答:那你聒噪什么大小高低,去休。 僧问:道家有分别心吗? 道长答:男人女人生理构造一样吗,你左手右手的指纹一样吗,天地万物自有分别,不以你的分别心而存,也不以你无分别心而不存。 僧问:人身是一臭皮囊,道家为何还讲练精化气? 道长答:你且把这付臭皮囊扔了,试试还能在我面嘚瑟不。用着人家又嫌弃人家,典型的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 僧问:佛教众生平等,道家有此说吗? 道长答:钻石和煤本体都是碳,你试试用买煤的钱能买到钻石吗。 僧问:我与您论道,为何您总在说世间之物? 道长答:在茅厕里不说拉屎难道说吃饭吗。你我本自立足世间,索取于世间,难道反要嫌弃世间吗。 僧问:佛教普渡众生,道家可有? 道长答: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几千年文明逐渐进化发展,是哪个和尚的功劳吗?万物自有其发展轨迹,与佛道无关。某人与佛道有缘,是其自身轨迹,你可随缘点化,但无法勉强人修行。所谓普渡众生,已将自己置于众生之上,是合光同尘之道吗?圣人行不言之教,润化万物而万物不知,非自我标榜普渡众生也。 僧问:道长无慈悲之心吗? 道长答:所谓慈悲,众生一体,感同身受尔。你口中之慈悲,已将自己置于众生之上。 僧问:红尘多苦,道长为何不远离红尘? 道长答:道生万物而不执不宰,可曾受万物牵伴。天地生我,父母生我,你想弃天地父母而去吗,殊为不孝。 僧问:在您眼中,和尚道士可有分别? 道长答:一个长头发的男人和一个没头发的男人而已。#敬畏天理保持良知心存善念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全文 #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 #星灯之火撼动苍穹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0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4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5
道玄子的奇特观点一——超弦论:佛、道“万物一体”与“道生万物”的维度延伸。 如果说量子论是道玄子解读“现象虚幻”的工具,那么超弦论则是他连接“现象”与“本体”的桥梁,其核心作用是印证佛、道“万物同源”的宇宙观,并为“身心升维”提供科学层面的“可能性论证”。 超弦论认为,宇宙的基本构成并非粒子,而是振动的“弦”,不同频率的弦振动形成不同的粒子,进而构成万物。道玄子将这一观点与佛家“一合相”、道家“万物一体”相勾连:超弦论中“弦”是万物的共同本源,正如佛家“一真法界”是一切现象的终极本体,道家“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他以“孙悟空汗毛化万物”为喻——孙悟空(对应“道”或“一真法界”)的一根汗毛(对应“弦”),通过不同的“变化”(对应“弦的振动”)形成万物,这恰如超弦论中“弦”通过不同振动频率生成宇宙万象。在他看来,超弦论的“多维时空”概念更打破了三维世界的认知局限,为佛、道“超越世俗”的修行目标提供了“科学隐喻”:佛家追求的“往生天道极乐”、道家向往的“得道成仙”,本质上都是从三维时空的“有限认知”,跃迁至更高维度的“本体认知”,而超弦论的“多维”猜想,恰好证明了“三维之外存在更高维度”的可能性,让传统修行的“升维”目标不再是“玄学空想”。 同时,道玄子也指出超弦论的局限性——它仍未脱离“相”的束缚。超弦论虽提出“弦”是万物本源,但“弦”仍是可被定义的“物质形态”,而佛、道的“本体”是超越一切形态的“无”:佛家“一真法界”非“有”非“无”,道家“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皆无法用科学概念描述。因此,超弦论只是接近“四维时空”的“边缘交叉点”,是通往本体的“阶梯”而非“终点”,若执着于“弦”的实体性,仍会陷入“执相”的误区,这与佛、道“破相显真”的核心诉求一致。 道玄子奇特观点二——禅学:量子、超弦“破执”与“觉醒”的实践枢纽。 在道玄子的思想体系中,佛、道提供了“本体认知”,量子论、超弦论提供了“现象佐证”,而禅学则是连接二者的“实践方法”——通过禅学的“破执”与“明心”,才能从量子、超弦的“科学隐喻”中,真正体悟佛、道的“终极实相”。 禅学的核心是“明心见性”,主张通过放下“分别心”“执念”,直接契入本心。道玄子认为,量子论的“叠加态”与禅学的“不二法门”相通:量子没有“存在”与“不存在”的分别,正如禅学“非空非有、不二不异”——执着于“粒子存在”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道玄子的奇特观点一——超弦论:佛、道“万物一体”与“道生万物”的维度延伸。 如果说量子论是道玄子解读“现象虚幻”的工具,那么超弦论则是他连接“现象”与“本体”的桥梁,其核心作用是印证佛、道“万物同源”的宇宙观,并为“身心升维”提供科学层面的“可能性论证”。 超弦论认为,宇宙的基本构成并非粒子,而是振动的“弦”,不同频率的弦振动形成不同的粒子,进而构成万物。道玄子将这一观点与佛家“一合相”、道家“万物一体”相勾连:超弦论中“弦”是万物的共同本源,正如佛家“一真法界”是一切现象的终极本体,道家“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他以“孙悟空汗毛化万物”为喻——孙悟空(对应“道”或“一真法界”)的一根汗毛(对应“弦”),通过不同的“变化”(对应“弦的振动”)形成万物,这恰如超弦论中“弦”通过不同振动频率生成宇宙万象。在他看来,超弦论的“多维时空”概念更打破了三维世界的认知局限,为佛、道“超越世俗”的修行目标提供了“科学隐喻”:佛家追求的“往生天道极乐”、道家向往的“得道成仙”,本质上都是从三维时空的“有限认知”,跃迁至更高维度的“本体认知”,而超弦论的“多维”猜想,恰好证明了“三维之外存在更高维度”的可能性,让传统修行的“升维”目标不再是“玄学空想”。 同时,道玄子也指出超弦论的局限性——它仍未脱离“相”的束缚。超弦论虽提出“弦”是万物本源,但“弦”仍是可被定义的“物质形态”,而佛、道的“本体”是超越一切形态的“无”:佛家“一真法界”非“有”非“无”,道家“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皆无法用科学概念描述。因此,超弦论只是接近“四维时空”的“边缘交叉点”,是通往本体的“阶梯”而非“终点”,若执着于“弦”的实体性,仍会陷入“执相”的误区,这与佛、道“破相显真”的核心诉求一致。 道玄子奇特观点二——禅学:量子、超弦“破执”与“觉醒”的实践枢纽。 在道玄子的思想体系中,佛、道提供了“本体认知”,量子论、超弦论提供了“现象佐证”,而禅学则是连接二者的“实践方法”——通过禅学的“破执”与“明心”,才能从量子、超弦的“科学隐喻”中,真正体悟佛、道的“终极实相”。 禅学的核心是“明心见性”,主张通过放下“分别心”“执念”,直接契入本心。道玄子认为,量子论的“叠加态”与禅学的“不二法门”相通:量子没有“存在”与“不存在”的分别,正如禅学“非空非有、不二不异”——执着于“粒子存在”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琉璃8月前
佛道双修 对佛道双修怎么看?据说,佛道双修的人既有菩萨心肠,又有金刚手段。既能普渡众生,也能上阵杀敌。刚柔并济,上可与帝王同桌,下可与乞丐同行。不高攀任何人,也不会看不起任何人。我认为这里说的佛道双修,是指吸取二者的优点,是因为意识到殊途同归。据说全真派就有修佛家的佛经,全真祖师王重阳就是儒释道三修。儒释道本就相通,相遇在巅峰,没有分别,所显的相不一样而已。这些法门只是不同的悟道者采用了不同的词汇,组织出了不同的语句,但表达的意思大多是相同的。世间法是一不是二,万法同源。心中无佛不可称道,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本为一体,没必要相互贬低,贬低别人并不能抬高自己,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狭隘,我们应该相互学习,各取优点,将国学发扬光大。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儒释道殊途同归,但是一个人毕竟精力有限,时间也有限,修行的过程中,想要各种法门样样精通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想要精进,还是要一门深入。不管用哪家的方法修行,只要是正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遇到和自己不同门的同修,不要滋生傲慢与偏见。切记高僧不避道,高道不忌僧。万物本一法,修炼红尘中。#国学文化 #每天学习一点点 #人生是一场修行 #提升自己 #琉璃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8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