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第329集】#诗经 #静女 #国风古韵 #古典诗词 #高中语文 《静女》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国风·邶风》的一篇,创作于先秦时期,全诗共三章,每章四句,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幽会的爱情诗。诗中以男子的视角,生动记录了恋人赴约、赠物的甜蜜场景,语言质朴鲜活,是《诗经》中表现民间纯情爱恋的经典篇目。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1. 叙事视角:以男性视角写“等待与欢喜” 全诗从男子的口吻展开,首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仅用“搔首踟蹰”四字,就把男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期待又带点慌乱的神态刻画得淋漓尽致,画面感极强。 2. 赠物寄情:以“物”衬“情”,质朴动人 诗中两次写到赠礼:第二章的“彤管”(红色管乐器或笔具)和第三章的“荑”(初生的茅草芽)。男子并非看重礼物本身,而是因“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不是礼物美丽,而是因为是美人所赠,将对恋人的喜爱转移到信物上,直白又细腻地凸显了爱情的纯粹。 3. 语言风格:口语化的“活”诗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多用日常口语(如“爱而不见”的“爱”,通“薆”,意为隐藏),像一段生动的生活片段记录。这种“以俗写雅”的风格,让两千多年后的读者仍能轻易共情,感受到先秦青年男女恋爱的真挚与热烈。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静女》是《诗经·邶风》中的一首爱情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被女朋友“放鸽子”是什么体验?看两千年前的直男如何回应。 《诗经》里这首仅49字的小诗,藏着爱情最动人的模样。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那位文静的姑娘多么美丽,约我在城墙角楼相见。 她故意躲起来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徘徊不定。 这像极了爱情最初的样子: 一次精心策划的“偶遇” 一场心照不宣的“捉迷藏” 那份焦灼与期待 是所有真心启动时最真实的反应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姑娘终于出现,送我一支鲜红的彤管。 彤管光彩熠熠,让我爱不释手。 重要的从来不是礼物本身 而是它承载的心意 就像初恋时那颗折好的星星 那张写满心事的纸条 因为是你所赠,平凡之物便成了无价之宝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从郊外采来初生的茅草芽,实在美丽又特别。 并非茅草本身有多美,只因为它是心爱之人所赠。 爱情最朴素的真理莫过于此: 我珍视的,不是这株草木 而是草木背后,那个赠我以整个春天的人 穿越千年的启示: 我们总在追问,什么是好的爱情? 《静女》给出了最诗意的回答—— 它是一场双向的奔赴 有你调皮可爱的“爱而不见” 也有我真诚热烈的“搔首踟蹰” 它是一种用心的看见 在你送我彤管与茅草时 我读懂了其中全部的情意 它让我们明白: 真正珍贵的,从来不是礼物 而是那份“因为你,一切都变得不同”的心境 在这个礼物需要标价、爱情被速食的时代 不妨回头看看这首古老的诗篇 找回那份为一次约会心跳加速 为一件小礼物欣喜半天的纯粹 愿你我,都能在浮躁世界里 守护住这份“搔首踟蹰”的真诚 和“美人之贻”的珍重。#诗经#静女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原创作品 #下青阶独自徘,心融夜色绝尘埃”描绘了一幅极具诗意与禅意的画面,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含义,下面为你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内涵两个角度进行解读: 字面意思 ● 在皎洁的月光之下,主人公独自一人在青色的台阶上来回踱步。四周的夜色如墨,静谧而深沉,而主人公的心也渐渐与这夜色融为一体。在这种融合中,心灵仿佛得到了净化,所有世俗的烦恼、杂念,就像尘埃一样被一扫而空,内心变得纯净而安宁。 深层内涵 ● 修身养性的体现:独自徘徊是一种自我独处、自我反思的状态。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往往被各种琐事和外界干扰所包围,很少有时间和空间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而诗句中的主人公选择在月下青阶独自徘徊,是主动地给自己创造一个宁静的环境,让自己的心灵从尘世的喧嚣中解脱出来,进行自我审视和修养。 ● 对宁静与纯净的追求:“心融夜色绝尘埃”表达了对纯净心灵境界的追求。夜色象征着一种宁静、深邃的氛围,它没有白天的浮躁和喧嚣。主人公将心融入夜色,意味着他渴望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是非恩怨,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和纯净,就像夜色一样清澈、无染。 ● 远离世俗纷扰:“绝尘埃”中的“尘埃”代表着世俗的烦恼、欲望和杂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被这些“尘埃”所困扰,心灵变得疲惫不堪。而主人公通过与夜色的融合,将这些“尘埃”隔绝在外,体现了他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远离,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00:00 / 00: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4: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1
00:00 / 17: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