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垂钓》看到了孩子眼中的世界 #启蒙早教 #诗词 #国学文化 #儿童动画 #语文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全诗从形神两方面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垂钓小儿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作品原文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词句注释 ⑴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lún):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⑵莓(méi):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⑶借问:向人打听问路。 ⑷应(yìng):回应,答应,理睬。 白话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创作背景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作者简介 胡令能(785—826),唐代诗人,贞元、元和时期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人称“胡钉铰”。后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圃田。其诗传世仅四首,见于《全唐诗》。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3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9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这首诗怎么越背越陌生。#除了网络用语,我们还有诗句。#这些绝美的古诗词汇才是真顶流。#你读过最狂的诗句是什么?《小儿垂钓》,反复念错诗名,录了几十次才成功,这让我想起自己的经历:明明像《静夜思》《将进酒》这种背了无数遍的诗,再开口时突然就觉得陌生,甚至怀疑自己记混了。其实这背后藏着“语义饱和”、记忆干扰等心理原因,也让大家慢慢意识到,学诗词真不是死记硬背就行。 还有人说,现在网络用语虽多,可比起“绝绝子”“666”,诗句的表达更有味道。看到落日,“落霞与孤鹜齐飞”能画出一幅鲜活的画;想给自己打气,“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带一股底气,这些跨越千年的句子,带着文化的厚重感,让情绪表达更有质感。 也有人直言,古诗词才是真正的“顶流”——它们从不用流量炒作,却能在每个时代打动人心。“会当凌绝顶”的豪情、“大漠孤烟直”的壮阔,到现在读起来依然震撼。不管是写文案、抒发心情,还是教孩子感受美,这些诗词都是拿得出手的“文化宝藏”,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 大家还常聊“最狂的诗句是什么”,每次都能勾起一堆回忆。有人爱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自信,有人喜欢辛弃疾“不恨古人吾不见”的疏狂,也有人难忘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的悲壮。这些诗句里的“狂”,从不是盲目张扬,而是诗人藏在字里行间的理想、勇气与风骨,读来总让人热血沸腾。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