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8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0
00:00 / 01:15: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6: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00:00 / 15: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7
00:00 / 09: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在年节之际用以迎新接福的一种普及性的传统艺术形式,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年画中门神的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守门将军”的门神雏形。唐代以来佛经版画的发展和雕版技术的成熟、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繁荣。北宋时期出现了专门售卖年画的“画市”,当时称为“画纸儿”。而汴梁(开封)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加之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刻印年画取代了手绘门神画,并且官办与民办作坊齐开,多达三百余家。宋金时期,已经出现了“四美图”这样的精美绝伦的木刻版画,它是现存最早的木版画。道光年间,在李光庭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年画”一词。从此,所谓“年画”就拥有了固定含义,即是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 木版年画发展到清代中晚期,出现了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其中著名的有:重庆梁平、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山西平阳等地。清末民初年间,年画的使用地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在内。 木版年画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因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和风格,各地既保持着与其它地区技艺上的交流关系,又保持着自身在题材和形式上的独特性。 总的说来,有宫廷趣味和市民趣味的杨柳青年画;有粗犷朴实、充满乡土气息的山东潍坊和河北武强年画;有造型生动活泼、色彩对比强烈、充满生活气息的梁平年画;有细腻工整的桃花坞年画;有古朴稚拙的河南朱仙镇年画,它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年画;还有大写意风韵的色彩浓艳的四川绵竹年画;有浓郁地域色彩的福建漳州年画和广东佛山年画,它们多以红黑色打底,神佛类画丰富多样。这些年画丰富了中国年画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征,使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年画取材于世俗社会生活,题材无所不包。根据王树村先生统计,各种题材画样多达两千多种。有历史故事类、神话传说类、世俗生活类、风景名胜类、实事新闻类、讽喻劝戒类、仕女娃娃类、花鸟虫鱼类、吉祥喜庆类等等。年画的内容包罗万象,有歌颂明君贤臣的,有鞭挞昏君、奸臣小人的,有宣扬因果报应的,有贤母教子、孝子事亲,英雄救难、报仇雪恨的,有历史故事、文学名作、民俗风情、戏曲时事、仕农工商……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10: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