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王一1周前
相传,诸葛亮在五丈原设坛拜斗,行“禳星延寿”之法。此法以祭北斗灯仪为主,若主灯七日不灭,则可延寿续命。至第七日黎明,司马中军偷营突袭,魏延急入帐内通报,仓促之间,一脚误灭主灯。 诸葛亮长叹:“生死有命。”未几,便溘然长逝于五丈原。 此事被后世传为“拜斗禳星”的典故,也成为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拜斗。 所谓拜斗,道教以之祈福延寿、消灾解厄,是敬天礼斗的古老仪式。自古民间信“南斗注生,北斗注死”。 南斗主福寿爵禄,北斗掌生死祸福。 由此,道教形成敬拜斗星、朝礼星君的法门,以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姓安康。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中载: 中斗三星,主保命; 西斗四星,主护身; 东斗五星,主计数; 南斗六星,主延寿; 北斗七星,主解厄赐福。 可见斗部诸星各有职司,护佑三界十方。人与星宿感应、祈福消灾之道,便在拜斗之中。 拜斗渊源极古,而道教系统化的拜斗仪轨,则始于汉代。 据《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记载:永汉元年正月初七日,太上老君升玉局座,授祖天师张道陵此经。老君言:“能修斋醮朝礼斗真者,功德深重,可洗灾罪,化急难,纳福延寿,三生皆得福寿自在。” 自此,拜斗法脉代代相传。西汉权臣霍光、三国诸葛亮皆有拜斗之记载;宋代苏轼亦云:“绍圣二年五月望日,请罗浮道士邓守安拜奠北斗真君。”拜斗,遂成为文人道士皆重视的正信之举。 从五丈原的斗灯,到今日坛前的明烛,灯火千载不息。那一盏灯,象征的不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人心中那份敬天畏命的诚意与坚守。斗灯不灭,道心常明。#拜斗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40: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3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善意的祈祷可以正向影响另一个人或物体,无论二者距离多么遥远”今天刷到的这一句话,简而言之就是“祝之”啦~ 还挺符合“天人交感,人天相应”,当祈祷走出宗教的殿堂,在西方现代临床治疗中闪亮登场,科学就显得有点措手不及,开始关注这种在所有宗教和灵修中必用的方法,但其实这些在中医里早有应用。祈祷也不是随便想想而已,这是一桩神圣的仪式,一般需要具备一下两个要素:一者建立与受祷者之间超越时空限制的沟通;二者需要慈爱、正念、以及正定升起于祈祷的当下,心识力量的强大可见一斑。举个例子“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事我切身体会到的最残忍也最真实的一句话,也能理解人性,但始终觉得生病的人也挺无辜的, 照顾老人,照顾慢性病人,都是非常折磨人的事。如果你不是爱着这个人,你是不会有耐心长时间地照顾的一个老人,或者一个病人的。某些病人之所以能够恢复得很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身边人,一个病人,当她能够感受到伴侣对自己无微不至地关心,能感受到对方非常爱自己,非常希望自己活下去的时候。那种幸福感带来的求生欲望以及生存质量,不是请保姆或者用钱能够买到的。 今天还被说某人的风格气质很像我的“soulmate”,我都要笑死了仅是因为我们在某些事情上的看法差不多,我对每个人都差不多,无一例外,不影响原则且无伤大雅的情况下能帮的只要开口了,我心情好都会帮🧐只能说有时候相处方式的不同显得跟个别人跟亲密,实际我对大家的感情都是一样的,当下并没有存在什么特别的人(除了周老师)。现在想想我其实未必合适做医生,因为我太爱偷闲偷懒了,好吃懒做我本人☝️只不过命运把我弄到这一条(近似的)路上来了。左右苍茫时,总也得有条路走,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蹚,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给我自己再选,条件允许的话我都去学历史或者哲学了。#明天不吃夜宵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