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潼关》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赏析 带译文 《潼关》赏析笔记 一、 诗歌基本信息 诗题: 《潼关》 作者: 谭嗣同 朝代: 清末 体裁: 七言绝句 重点: 这是一首创作于晚清的绝句,理解它不能脱离那个积贫积弱、渴望变革的时代背景。 二、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 之一。 核心身份: 他是 “维新变法” 的核心人物,为救国图存而奔走。 思想主张: 倡导新学,批判封建专制,著有《仁学》,其思想极具批判性和战斗性。 人物结局: 变法失败后,他拒绝逃亡,决心以死殉道,喊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古绝唱,年仅33岁慷慨就义。 重点: 谭嗣同首先是一位为改革献身的烈士,其次才是诗人。他的诗作充满了磅礴的豪情、锐利的锋芒和强烈的个人意志,是其人格精神的直接写照。读他的诗,要读出其中的“气”与“魂”。 三、 整体赏析 这首诗绝不仅仅是一首山水纪游诗,而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言志抒怀之作。 艺术特色: 拟人化的壮美意境: 诗人笔下的自然景物(云、风、河、山)都具有了强烈的个性和情感,共同构建了一个雄奇险峻、充满张力的意境。 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河流”象征冲破束缚的渴望;“山峦”象征桀骜不驯的斗志。全诗通过象征,将个人情志表达得淋漓尽致。 刚健雄浑的语言风格: 用词如“簇”、“吹散”、“嫌束”、“不解平”,都充满了力量感和动感,体现了少年英雄的阳刚之气。 思想情感: 全诗抒发了诗人初入人生征途时: 对历史与自然的敬畏。 渴望冲破一切牢笼、建功立业的豪迈壮志。 藐视困难、桀骜不驯的叛逆性格。 这正是一位旧时代的“终结者”和新时代的“开创者”所具有的典型精神风貌。 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光绪八年(1882年)春,当时谭嗣同18岁。他从湖南家乡赴甘肃父亲任所,途经潼关。这是他人生的起步阶段,胸怀理想,意气风发。眼前的潼关,作为千古雄关,激发了他对历史的凭吊,更触动了他内心那股亟待喷发的改革激情与生命力量。因此,这首诗是他青年时代人格精神的宣言书。 #古诗词 #初中语文 #国学文化 #七年级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