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2
《小小的我》,愿每一个小小的我,都能被这世界温柔看见。 我想,刘春和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不是一时冲动。第一次站在天台写“遗嘱”时,他的手颤得握不住笔;第二次故意把食物噎在喉咙,是被母亲藏起的二胎出生证明压垮了最后一根弦。 他不是天生就想放弃。高考超一本线80分,背得出整本相声贯口,在辅导班试讲《苔》时眼里有光,他只是太怕成为“累赘”。幼年躲在行李箱里听父母说“没他日子会好点”,公交车司机嫌他“少来挤公交”,连咖啡馆聘用他都只是为了残障人士抵税名额。这些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的话,慢慢变成了他对自己的审判:“我是不是本就不该存在?” 春和心里困着汹涌的“自我否定”,他不敢对外发泄,只能把“我多余”刻进骨子里。母亲的愧疚变成过度控制,逼他复读、藏起妹妹的消息;老战友式的恶意他没遇到,但公园里合唱团老人的打量、面试时面试官回避的眼神,都是无声的“你不行”。他试着借外婆的合唱团找出口,可当鼓槌掉在地上时,那句“傻孩子拿不稳”还是像重锤砸下来。 这种自我否定的根源,从来不是他的脑瘫。他对母亲喊出“你厌恶的不是命运,是我”时,藏着多少被忽视的委屈。母亲不给办残疾证,是不敢面对分娩时的自己;不给过生日,是不愿承认这个“遗憾”的存在。可春和想要的从来不是同情,是像普通人一样被期待:期待他考去远方的大学,期待他能牵手喜欢的女孩,期待他说“我想当老师”时没人皱眉头。 那些被叫做“缺陷”的部分,从来不是耻辱。一个理想的世界,不该让“苔花如米小”成为叹息,而该让每朵苔花都有敢学牡丹开的底气。我们要学的,不是可怜那个摇摇晃晃的少年,而是平视他眼里的光。因为再小的“我”,也该有被认真对待的人生。#抖音精选 #影视万字精讲 #一剪到底影视解说 #散场就repo #躲进电影里过夏天
00:00 / 3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