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
00:00 / 07: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我觉得我很善良,我是个好人” 那么敢不敢真正的直面自己的内心?是否在自己身上看到这些“邪曲不善之心”:是否经常在扮演一个“好人”,而不是真正地做一个好人?言行背后,是否有希望被认可、被感激、甚至操纵别人的隐藏需求?不仅仅是大奸大恶,那些细微的炫耀、计较、口是心非,正是自己需要“揪出来看”的“暗室之亏”。分享,是因为真的愿意分享,还是为了处理垃圾或换取人情?帮助别人,是出于自然的同理心,还是为了未来的回报或自我感动?是否会表里不一,当面阿谀奉承,背后批判嘲笑;又是否会虚假承诺,为达目的做出空头承诺,比如“两肋插刀”,事到临头却找借口推脱,还要扮演有情有义?再或者有些隐形的炫耀,以看似谦虚或陈述事实的方式,来满足自我的优越感?譬如抱怨孩子不读书却总是第一......这些心性都是痛苦的根源,都源于“心量不足”。计较、比较、贪婪、需要被认可,这些“自我的运作”导致了永恒的不满足。像一个填不满的沟壑。它是轮回的种子,这些细微的、不易察觉的、自以为聪明的念头,正是将我们牢牢束缚在因果轮回和痛苦中的根本原因。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短视下看似满足了一些利益或者心里快感,可长远来看好像并不会带来真正的利益,反而会吸引凶祸和不善的缘分。办法也很简单,唯有效仿天地,“扩大心量”与“消融自我”。虚空无言地承载万物,生养一切而不居功,不索求回报...生而弗有,长而弗宰。这是最完美的心量。真正的强大不是打败别人,而是像虚空一样,无法被伤害。不需要通过外在的胜利来证明自己,因为内心本自具足,安然无恙。让自我消融,真正的修行不是积累善行以求福报(那仍是交易),而是彻底瓦解“自我”这个核心。当“我执”消失,苦乐得失的计较也随之消失,才能获得究竟的清凉与自在。这便是从“凡夫俗子”的思维模式走向心灵解脱的直接路径。脱离了祸福、苦乐这两个极端交替,不再它们的漩涡里打转转...当心量宽广如虚空,不再有“我”这个靶子,世间的种种牵制便再也找不到你,从而实现真正的解脱,如同在三界中“消失”了一般。痛苦通常不在于外界,而在于我们反应外界的“心”。解脱不在于向外追求快乐,而在于向内拓宽心量,消融自我。最深的智慧是模仿“道”的品质:无私、包容、无言、无为。这是一条需要极大勇气和诚实的修行之路,因为它要求对自己绝对真诚,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所有自私和虚伪。但这也是唯一能带来终极安宁和自由的道路。#读书 #修行 #修道 #因果 #好书分享
00:00 / 06: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8: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8: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61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