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15: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1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85
00:00 / 2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34
00:00 / 3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2
00:00 / 23: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7
00:00 / 17: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53
00:00 / 17: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60
00:00 / 2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35
00:00 / 25: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98
00:00 / 08: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袁了凡:怎样给孩子培福报 袁了凡:真正的福报,藏在"不给孩子最好"的智慧里 明代大儒袁了凡的夫人,是个极有智慧的持家女子。有一回她为儿子缝制冬衣,打算买棉花做内里。了凡先生随口问道:"丝绵又轻又暖,家里现成有,何必换棉花?"夫人笑着解释:"丝绵金贵,棉花便宜。用丝绵换了棉花,能多做几件棉衣,给村里没棉衣的穷孩子送去。"了凡先生一听,眼睛都亮了:"这般用心,咱们孩子将来的福报,哪里还用愁?"后来这孩子果然考中进士,成了国之栋梁。 这话放在今天,倒像一记警钟——咱们现代家长总爱把"最好的"塞给孩子:新款球鞋要限量款,名牌衣服要当季新,连玩具都要挑最新奇的。可谁知道,这些看似"爱"的举动,正悄悄减损着孩子的福报? 宣化法师曾语重心长地说过:"有孩子的家庭,别总买新玩具。旧的就很好,衣服、摇篮、小车,旧物用着就行。"为啥?因为每个孩子来到世上,前世的修行、积累的福报都不一样。有的孩子福厚如山,有的却薄如蝉翼。若家里条件优渥,孩子从小用惯了最好的,看似是疼惜,实则是"提前消耗"。就像一口井,若总猛劲儿舀水,再深的泉眼也有枯竭时;唯有细水长流,才能滋养得更久。 有人要问:"现在谁还攒旧物?上哪儿找那么多旧的?"其实不难。亲戚朋友家孩子穿小的衣服、用旧的玩具,洗净消毒后接着用;买东西时不盲目追新求贵,选实用耐用的;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改造旧物——这些看似"节省"的小事,都是在帮孩子积福。 要知道,真正的福报从不是"用钱堆出来的",而是"省出来的慈悲,攒出来的善念"。就像袁了凡夫人,用几尺棉花换来的是助人的善缘;咱们用旧物传递的,是让孩子懂得珍惜、学会感恩的底气。这份底气,才是伴随孩子一生的珍贵福报啊。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