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墓,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南的面阳山南坡,北依汉阳峰,南为黄龙山,既满足了他“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的意愿,又呈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致。陶渊明于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427年)9月15与世长辞。他死后,后人称之为“靖节”。故他的墓亦称靖节墓。 陶渊明死后,后人称之为“靖节”,他的墓葬称靖节墓。墓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南的面阳山南坡,北依汉阳峰,南为黄龙山。每年菊月来临,黄花遍野;墟里的依依烟幕,笼罩着黄龙山,既满足了他“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的意愿,又呈现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致。 柴桑这个地方历史上很有名,想当年柴桑是东吴的军事基地,周瑜、黄盖在柴桑操练水军,诸葛亮就是在柴桑与孙权计划抵抗曹操的。柴桑是岳飞的第二故乡,岳飞的母亲和岳飞妻子李夫人的墓地都在柴桑。我走进柴桑,看见街道上的很多宣传都是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而没有陶渊明故居的字样。围绕陶渊明故居,学术界也有很多争议:有考证陶渊明故居在安徽黟县守拙园,也有说在星子县,还有人认为陶渊明故居在柴桑。我认为,陶渊明故居应该在柴桑,白居易有诗云:“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不见篱下菊,但馀墟中烟。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诗里说得清清楚楚。 陶渊明在他的一首诗中写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一切依顺自然,因此所有的喜悦、恐惧、顾虑都被洗涤得干干净净,干净得真水无色,彻底的自如。陶渊明的终极信仰就是自然,有一次,我去常德特意去了桃花源,想体会一下“彼岸理想”之地桃花源的美。此岸理想是田园,彼岸理想是桃花源。不管是田园还是桃花源,都是大化使然。 #九江旅游攻略 #陶渊明纪念馆 #陶渊明墓 #旅行推荐官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采菊东篱下”出自东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以下是对这句诗的解读: - 诗句含义: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悠然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行为,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悠然”则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 - 意境营造: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田园生活画面。诗人在东篱旁悠然采菊,不经意间抬头看到了南山,人与山在这一刻形成了一种和谐的交融。“悠然”不仅形容人的状态,也赋予了南山一种静穆高远的气质,仿佛人与自然在这一刻达成了某种默契,共同奏响了一支轻盈的乐曲。 - 思想情感 -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通过描写采菊这一田园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和享受,远离了官场的喧嚣与纷扰,在田园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自在。 - 对自然的向往与亲近: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亲近之情,菊花和南山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诗人在采菊、见南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与力量,领悟到了自然的真谛。 - 对名利的淡泊与超脱:“采菊东篱下”的行为,是诗人对世俗名利的一种淡泊和超脱,他摒弃了官场的功名利禄,选择了在东篱下悠然采菊的生活,展现了一种高洁的人格和精神追求。 - 文学影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句,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所传达的对自然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名利的淡泊等情感和价值观,成为了后世文人创作的重要主题和精神追求,后世许多文人在创作中借鉴这一意象和意境,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行车记录仪拍摄
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