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9
00:00 / 04: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6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04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苍萌2月前
葫芦壶的故事 最近得了一把 “葫芦壶” 和一只 “葫芦杯”,心里十分欢喜。“葫芦” 谐音 “福禄”,因多籽的特性,与人们期求福禄双全、多子多福的愿望相契合,故而被视作吉祥符号,常出现在传统装饰与民俗活动之中。 《方言》《通俗文》等古代文献中有关于“蠡”的记载,“蠡”就是瓠勺,也就是用葫芦做的瓢。《论语》里有“一箪食,一瓢饮”的句子,庄子和惠子还以“大瓠之种”作为隐喻“斗过嘴”。由此可见,先秦时期用葫芦作为饮具已经十分常见。 汉晋时期的“匏壶”,是模仿葫芦的外形制作的容器,也是当时的流行壶式之一,因小口、束腰、鼓腹的造型,形似匏瓜而得名。彼时茶尚未普及,匏壶主要用作酒器或水器,可视为葫芦形茶器的雏形。 明代废团茶、兴散茶,瀹泡法要求茶具小巧聚香,工匠们顺势将葫芦形移植到茶具上:明嘉靖至万历年间,“束腰三瓢壶”“葫芦壶”相继出现;清康乾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造成套青花、珐琅彩“大吉葫芦茶具”,以 “福禄” 谐音进献宫廷;同期还常用金银玉石等材料制作葫芦形壶,供贵族使用。 顺便提一嘴,明清时期的葫芦形文玩也极受欢迎,比如鼻烟壶,便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的“心头好”。 #科普知识 #器物之美 #茶器之美 #葫芦 #匏壶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葫芦手串制作过程 🔥 【手作非遗风|超治愈葫芦手串DIY,快来get同款“福禄”好运!】 1️⃣ 材料准备:小葫芦变身“文玩主角” • 选材:挑选大小均匀的老葫芦(皮质厚实更易包浆)。 • 工具:手工锯、砂纸、钻孔器、胶水、弹力线或玉线(建议新手用弹力线更省力)。 2️⃣ 切割打磨:解锁葫芦“隐藏形态” • 一分为二:沿葫芦腰部锯开,分成上下肚,掏空内部并保留几颗葫芦籽,摇晃时有清脆响声更有趣。 • 精修细节:用锉刀磨平边缘,砂纸抛光至光滑,瞬间颜值飙升。 3️⃣ 创意装饰:打造独一无二的“福禄”美学 • 镶口设计:用红酸枝木、椰壳片或蜜蜡镶边,高级感拉满。 • 手绘/烙画:马克笔涂鸦吉祥图案,或烙画十八罗汉、十二金钗,秒变非遗艺术品。 4️⃣ 钻孔穿线:串起你的“好运链” • 精准打孔:在葫芦顶部垂直钻孔(避开葫芦籽位置),孔径匹配弹力线粗细。 • 编绳技巧: - 基础款:弹力线直接穿珠,打结隐藏线头,简单又牢固。 - 进阶款:玉线编织+镂空设计,搭配铜管或蜜蜡珠,层次感炸裂。 5️⃣ 成品展示:盘玩与保养Tips • 日常佩戴:避免碰撞硬物,定期检查线绳松紧。 • 包浆秘诀:净手盘玩,皮质越盘越油亮,时间会给你惊喜。 💡 亮点: “葫芦一响,黄金万两!亲手做的‘福禄’手串,摇一摇招财纳福,盘一盘岁月静好~” “萌娃都能学会的非遗手作!寒假亲子DIY,把‘福禄’送给最爱的人!” #DIY手工 #非遗文化 #文玩手串 #葫芦福禄 #治愈系手作 👉 关注我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4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43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