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8
小时候的游戏场,是那片无边的田野。除了偶尔独自追蝴蝶,更多时候,我会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而游戏的类型,随着人数和心情,灵活地在室内外切换。 若是安静些,便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打牌。用的就是大人们遗落在房间的纸牌,没有筹码,也不为输赢,只是玩玩而已。麻将桌对我们来说则有些“庄重”,要凑齐四人安安稳稳地坐着,对好动的我们并非易事。 到了户外,整个田野便成了我们的乐园。跳皮筋是经典项目,无论人多多少少都能玩。人少时,我们把皮筋一端套在树干上,另一端由一个小伙伴用腿绷直,中间的人便可灵活起跳。跳皮筋有固定的节奏和动作,而增加难度的方法,便是将皮筋的高度逐步提升,从脚踝、膝盖,直至腰、胸,最后甚至升至肩膀和耳朵旁。最有趣的是,我们还会“创造性”地改变规则,比如在皮筋较低时,故意让一只脚跳出绳外,算是“瘸”了,接下来就只能单脚跳跃,另一只脚则负责维持平衡和完成压低绳子的动作,手就可以扶着旁边的同伴,这样两人配合就可以完成较高的难度。这大概是我们最早无师自通地学习如何“利用”规则,让游戏更容易通过的智慧。 跳大绳是另一种集体游戏,需要两个人默契地甩动长绳,其他人看准时机,在绳子荡到最高点时鱼贯而入,一起跳跃、计数,失败者则笑嘻嘻地去接替甩绳。 丢沙包的装备多是妈妈或奶奶用碎布头缝制的四方体,快收口时灌进小麦或沙子,既有点分量又不会伤人。人少时,它可以当毽子踢。人多时,两边的人用沙包瞄准中间的人,被击中者下场,但场外的队友若能凌空接住沙包,就能“救活”一名同伴,紧张又刺激。 最难忘的是有一次在姥姥家的夏夜,十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我们先玩了老鹰抓小鸡,接着便是规模浩大的捉迷藏。大家划定了范围,孩子们便瞬间散入夜色,草垛里、大树后、某户人家的门板背面,都是绝妙的藏身之处。我至今记得那天晚上的星空,银河清晰可见,繁星点点,照亮了我们奔跑的小路,也照亮了每张兴奋的脸庞。 如今,当年的小伙伴们早已像星星一样散落四方,但那些夜晚,那些游戏,也只会存在在记忆里。 #日常生活 #童年回忆 #日常分享 #人生故事 #生活日常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