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83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5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58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17: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怙恶不悛:陈桓公拒谏招祸的教训。“怙恶不悛”这一成语,语本为《左传·隐公六年》中的“长恶不悛,从自及也”,后在《宋史·王化基传》中正式定型为“怙恶不悛”,意为坚持作恶、不肯悔改,其背后是春秋时期陈桓公因刚愎自用招致惨败的故事。春秋初年,郑国与陈国互为邻国,关系时好时坏。郑庄公继位后,为离间卫国的盟国,主动派使者前往陈国求和,希望两国结盟修好。面对郑国的示好,陈桓公却极为轻视,认为郑国国力弱小不足为惧,直言“宋、卫实难,郑何能为?”,断然拒绝了结盟请求。陈桓公的弟弟五父见状急忙劝谏:“亲仁善邻,国之瑰宝也。君其许郑!”劝说他善待邻国、巩固邦交是立国之本。但陈桓公刚愎自用,对这番忠言充耳不闻,坚持要与郑国保持对立,甚至暗中联合他国图谋郑国。郑庄公得知陈桓公不仅拒绝结盟,还怀有敌意,震怒之下决定出兵教训陈国。公元前717年,郑军大举进攻陈国,毫无防备的陈国军队仓促应战,很快一败涂地,郑军大获全胜。事后,史学家在评论这段历史时感慨:“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直指陈桓公无视善言、坚持与邻为恶,最终自食恶果[__LINK_ICON]。后世便从“长恶不悛”演变出“怙恶不悛”这一成语,“怙”为坚持之意,“悛”指悔改。从《水浒传》中对顽固贼寇的斥责,到近代对暴虐政权的抨击,这一成语始终是对执迷不悟、作恶不改者的尖锐批判,也警示世人:纵容恶行、拒绝悔改,终将招致祸患。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0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15: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29